中国自秦汉开始就是一个以中央集权制为特点的多民族国家,入元以来进入高度发展阶段,这一特点尤为显著。中央集权制在历史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广阔的社会基础。以汉族地区为...
摘要: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新疆民族经济关系一方面受到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新疆特殊的民族分布、历史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受着清政府对新疆经济政策的影响。...
摘要:近三十年来国内内蒙古近代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社会化趋势,内蒙古王公、清末内蒙古地区的新政和边疆危机等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出版了大量书籍和研究成果。就...
摘要:辛亥起义后满族亲贵被迫同意清帝退位,而蒙古王公担心语言风俗不同,难以见容于汉族,仍然态度强硬地尊戴清室,反对共和。由于革命党人不断地阐述其民族平等思想,宣传...
摘要: 清乾隆年间驻防张家口外的察哈尔蒙古八旗官兵2千名携眷西迁新疆,组建了察哈尔营,肩负起戍边固防的重任,至今已250周年。本文就其营官兵驻守卡伦、军台、巡防边界,驻...
高仙芝贪婪残暴 西国离心酿祸乱 唐太宗时期(公元627—649年)通过几次大的战事,唐朝基本上控制了西域葱岭以东地区,但葱岭以西地区还是西突厥的势力范围。公元649年(贞观二十...
道教研究的文献来源大致有正史、道藏、类书、碑刻、地方志等五类,长期以来,多数学者向来只重视前三者,间有一些学者将碑刻也纳入自己的视野,但对地方志中有关道教的史料,...
摘要: 西藏和平解放后,1956年4月成立了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着手进行民主改革。西藏上层分裂分子大为恐惧,在西康地区发动武装叛乱。1956年11月,印度邀请十四世达赖喇嘛参加...
摘要:1961年,台湾当局陷入阻止蒙古入会还是确保联合国席位的两难境地。为确保“缓议案”续用,蒋廷黻建议台湾当局尽可能避免否决“蒙古入会案”,以免法非集团在联合国席位问...
摘要: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政治互动策略既有相通之处,也有相异之点。其相通处多表现为继承性,主要有政治册封、众建分治、薄来厚往、茶马互市等。其相异性多表现为...
摘要: 晚清之际,新疆和台湾先后建省。一是西北陆疆边陲,一是东南海疆重地,二者建省的背景、过程、方式和结果既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诸多不同。新疆和台湾建省的经验很多:...
摘要:康熙二十七年,蒙古喀尔喀部遭到准噶尔噶尔丹博硕克图汗的袭击,遂举部南下投奔清朝,并得到康熙的救助和安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蒙古堂档”中抄录有数十件反...
摘要: 民国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的身份建构即是在他者承认(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与自我认同的相互作用下展开的。国内的他者大致可分为政学两界人士以及普通人,国外他者主要包括...
摘要: 本文从特别的选任规定、严格的考核与严厉的惩处、频繁的调遣与定期入觐以及将军的“总统”权限和丰厚的养廉银等几个方面揭示了乾嘉两朝有关伊犁将军选任及其相关制度的...
清代边疆政策研究中,满蒙关系始终是研究重点。一方面隶属清朝的漠南蒙古王公贵族享有高官显爵,在旗内权力极大,另一方面为表明其对清廷的臣服,也负有出丁服兵役、岁时进京...
有关中印边界东段的争议,历来为人们重视。这一段边界有“传统习惯线”、“内线”、“外线”及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等不同的划线。这些线是怎样产生的,性质如何,走向如何,...
清廷出嫁蒙古的宗女,绝大多数与皇帝并不见面,还有一部分是满蒙王公间自行结亲,乾隆以后嫁与蒙古的公主也不入居蒙古,都不存在皇帝让出嫁女监视蒙古之事。清入关后入居蒙古...
摘要: 20世纪初,尤其在辛亥革命前后,英国对新疆的渗透与扩张加剧,这突出表现在英国驻喀什噶尔领事馆的建立上。本文主要通过阐述英国驻喀什噶尔首任领事马继业的活动,介绍...
摘要:在民国初年乌泰“独立”事件的外援背景问题上,以往的研究成果多存在语焉不详、存疑待考之处。本文认真辨析各种史料记载,认为尽管沙皇俄国和外蒙古政权均有染指、利用...
摘要: 欧洲议会以人权问题为借口、频繁通过涉藏决议的做法由来已久。2008年拉萨“3·14”骚乱事件以来,欧洲议会在涉藏问题上更加明显地偏袒和支持达赖喇嘛、批评中国。透过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