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既有坚持抗战的一面,又有对日妥协谋和的一面,表现出复杂和时有变化的情况。通过对《敌乎?友乎?》、《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
摘要: 关于康有为自编年谱成书的时间,学界通常认为撰写于1899年初,康氏自己还有起稿于乙未(1895年)的说法。通过研究与分析,可以认为,所谓从乙未年开始撰写年谱的说法应不可...
我的报告想就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日中战争,论述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太平洋战争与日中战争有着不可分割的连续性,是日中战争的延伸。第二,在日本的战争指导者的意...
摘要: 中国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对苏外交及东北问题的讨论和争执,反映出国民党所面对的诸般两难处境。其对苏外交天平的偏转,使苏联对国民党的疑虑大增,从而更不利于其接收东...
20世纪上半叶,处在大动荡中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革命高潮:辛亥革命、20年代大革命和40年代后期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美国政府对这三次革命的基本态度是相同的:它...
摘要: 本文先是梳理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政府遣返韩人政策的演变,继而凸现了上述政策在上海地区的贯彻情况,并旨在解释政策层面与实际运作不相吻合的原因,力图表明“同盟...
摘要: “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大陆的主要新闻媒体对其进行了迅速报道并发表了不少评论,其中《申报》、《大公报》与《文汇报》或多或少对国民党和政府持批评立场,大体可谓民...
关于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党史界有两种观点:(一)共产国际的路线是正确的,陈独秀违背了国际路线,推行一条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导致了革命的失败;(二)共产...
1987年7月,中国和日本部分历史学者在日本京都和东京举行了《卢沟桥事变50周年日中学术讨论会》。在京都的讨论会上,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作了题为《近代日本历史上...
摘要: “问题与主义”之争触及到的一个时代关注的焦点,就是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这一问题。其中既有读书人在学理方面的探讨,也有革命党人实践中的困扰和因应。争论各方都承认...
摘要: 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抗日战争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评述,主要包括日本侵华政策与侵华罪行、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政治、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战时社会经济、战时中...
中美两国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谈判交涉,在1946年11月4日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简称《中美商约》)。本文试图对《中美商约》的酝酿和谈判过程作一客观评述...
摘要: 庚子年(1900年),面对八国联军的武力威胁,中国政局动荡,政坛变幻莫测。张之洞一面公开表示拥护“两宫”,而内心深处却存有独立称王之念。他私下派长子张权前去东京...
摘要: 经济民族主义是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充分彰显的一个领域,“鸦片商战”则是近代经济民族主义观念的重要形式。鸦片战争以后,清廷无法有效地禁绝外来鸦片。民间人士为抵制外...
摘要: 民国初年,广东民间有大量武器,这是晚清以来社会动乱、政府控制力减弱的结果。 民国以来历届广东政府都力图对民间武器加以管制,但收效甚微。商团事变发生后,政 府颁...
抗战初期的长江局成立于1937年12月,在武汉工作将近一年。周恩来是长江局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长江局的历史是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应当对周恩来在此...
摘要: 1933年在江西黎川成立的乡村实验区是国民政府与基督教会密切合作的产物,甚至被作为政教关系和谐的典范加以宣传。但从政教分离的角度分析黎川实验区的动作过程以及结果...
内容提要: 列强的中立及对革命军交战团体身份的默认,是中华民国寻求列强承认的前奏。就国际惯例而言,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时,清政府仍然是合法政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从中华...
内容提要: 清华国学研究院(1925-1929),是在“整理国故”运动中涌现的一个著名学术机构。与同时期其他国学机构相比,清华国学研究院既有援引西学,重建现代学术体系的一面;又...
摘要: 1904年美国“会议货币专使”精琪向清政府提出币制改革方案,主张导入金汇兑本位制。在银价暴跌带来的严重财政危机之下,清政府存在接受精琪方案的客观“诱因”,但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