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五四时期蔡元培的政治立场并非南方国民党人在北方的代表,而是一位典型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学生运动问题上,蔡元培反对学生沉溺政治运动...
内容提要: 中国前现代的“耳目喉舌”,是帝国政治机体上“一出一纳”之环节,由此构筑了整个帝国的政治交往关系。晚清时期的中国人,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和制度基础上,接受并使...
内容提要: 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自明末以来就是基督教传播的一个中心。耶稣诞辰起初被沪人称为“外国冬至”,至民国以后逐渐以“圣诞节”之名流行于像上海这样的现代都市,成为近...
内容提要: 清代协饷制度在咸同时期主要是指军费协济和筹措。研究统兵大员督抚司道筹济军饷的实际运作,当事者的私人函札不可或缺,它可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既有奏折类文献的局限...
内容提要: 1910年清朝海军大臣载洵访美和1911年中美海军合作计划,是晚清海军史和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一事件具体揭示了在塔夫脱政府“金元外交”政策的指导下,美国的在...
内容提要: 20世纪初,荣赫鹏侵藏英军对他们此前无法进入的拉萨等地的气象、气候、沿途高程、河湖水系等多方面作了全面的探察,是近代西人探察西藏史上一次非常有影响的活动。...
内容提要: 在1911-1912年中国政权发生鼎革之际,美国政府事前对清朝政府不久便在辛亥革命中覆灭并无先见之明。在如何对待中国国内各派政治势力上,尽管美国驻华外交官有不同意见...
内容提要: 1863年12月,发生于太平天国末期的苏州杀降事件,标志着太平天国在苏南根据地的覆灭,为清廷剿灭太平天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该事件的出现导致洋枪队统领戈登与李鸿...
内容提要: 纵观大英帝国史的发展,大致是三部曲。中国的百年屈辱,正是大英帝国鼎盛之时,若要求当时的帝国史家说半句两次鸦片战争之不是,无异与虎谋皮。帝国垮台,英人反思...
内容提要: 清末,由于西藏商上政权在川西瞻对地区管理不善,导致川康中部地区发生民变,影响了清王朝在川藏地区的有效统治。四川总督鹿传霖于1895年上任后,以武力平息藏瞻之...
在中国近代众多杰出历史人物中,蔡元培是一位较为特殊的人物。他既被国民党奉为党国元老,同时又被中国共产党视为战友,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不久前,在北京新修的...
内容提要: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公园”一词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代,近代公园则于19世纪中叶由西方人引入中国。伴随近代公园在中国的出现,近代公园理论也在20世纪二三十年...
内容提要: 一个国家对另一国家内政的观察和反应是各国外交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交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20世纪初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对清廷改革上谕的观察和反应,以...
内容提要: 战争、党争和政争相互交织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政治的突出特点。频仍的纷争在决定着南京政府去留的同时,也表达了该时期政治发展的逻辑。战争、党争和政争之间的...
内容提要: 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美国表面声称中立,实际却偏袒日本。战前一再拒绝中、朝两国的调停请求和英国的联合调停建议,默认或怂恿日本发动战争。战争期间,美...
内容提要: 近三年来的晚清政治史研究,一方面体现了历史研究中固有的“历史周年意识”,同时亦明显摆脱了既往革命史研究范式的影响,从而极大地拓展了晚清政治史的研究领域。...
内容提要: 在中国现代史研究中,“九一八”的世界历史意义并未得到充分重视。“九一八”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起点,而且与现代中国奠定国基的历程息息相关。本文尝试重...
内容提要: 鸦片战争时期,自视为“天朝上国”的清朝,却败于所谓“蛮夷”之邦的英国军队,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里愈陷愈深。魏源从治国理政的角度,向...
内容提要: 抗战时期,中国国内形成了新的利益关系体系,但原有利益空间的基本结构依然存在,国家、基层和民众仍为国内利益空间中的三大结构。作为社会存在,这三大利益结构之...
内容提要: 晚近學術史叙述多以學派爲框架,用科學方法區分新舊成爲民國古史研究分派的重要理據,近代傳統學術流變的內在脉絡被截斷衆流式的派分所割裂。若以清末民初經今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