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6日,北京市史学会和国家教委社科中心联合召开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研讨会,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部分与会同志...
近十年来,元代社会史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各种刊物发表有关论文近70篇,并有专著问世,内容包括婚姻、礼俗习惯、阶级结构和乡村研究等问题,本文试对这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的历史学在中国的成长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人员为主体的史料学派,成为活跃于中国史坛的一个重要的历...
二十世纪初古老的中国传统史学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兴起“新史学”思潮。此时,通过日本间接传入的西方实证主义史学对这一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证主义史学倡导的探求历史发...
拙文《“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革命”--对传统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检讨》 (以下简称《检讨》)在《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上刊出后,不少同行通过口头和信件 ,就文...
考证,或称考据,是人们研究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我们了解现状,必须进行调查研 究。同样重要,历史家了解过去,必须对史料进行考证。梁启超《历史研究法》尝言: “史料不具...
【编 者 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长期主宰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范式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纠正了过去存在的某些简单化和教条化的认识,发表了大量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术...
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中国近代史著作虽然很多(注:据北京图书馆编《民国时期总书目·历史传记考古地理》(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1930-1939年间以“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世史”...
所谓史学观是指史家对史学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是史家从事史学实践所必须遵循 的准则和探寻史学内在规律的关键所在。它包含了对史学性质、宗旨与功能、著史原则、撰 述...
中国近代是一个大变动的时代,伴随外国资本入侵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乡村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城市近代化色彩日趋浓厚,城乡关系的传统格局轰然坍塌,开始了走...
历代笔记是中国学术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笔记依其内容可分为杂史琐记、考辨评论 和故事传说三类,前两类均与史学有密切关系,统称史料笔记,本文讨论的笔记即就此 而言。宋人...
关于中共党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而且对于其中的若干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从广义上来讲,中共党史应该包括中共党史学,中共党史学是中共党史这门学科中的一个...
2003年10月18日至19日,“二十世纪中国史学与中外史学交流”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 范大学举行。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来自美国、日本、 中国大陆和台湾...
以三位一体文明模式的形式和发展的历史为主线,中国古代社会可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期。从传说时代到商代的远古社会为中华民族的英雄时代,其文明同其他古代民族...
近年来,妇女史的研究成果在史学界是有目共睹的,妇女史研究似乎在中国大陆出现 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中国史学界如何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中的有益理论与方 法?西方的...
中国古代世系学有两大类型:大宗世系学和小宗世系学。在以小宗世系学和小宗谱法为主 流的宋代,曾经出现由小宗谱法向大宗谱法的某些传统和原则回归的倾向,这是一种意义重 大...
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瞿林东 一、20世纪中国史学最显著的进步是历史观的进步 中国史学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史学上的历史观点...
一、历史学概论性著述在中国产生的背景 一般而言,历史学的概论性著述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即历史研究或历史编纂已成为一个体系比较严谨、方法比较成熟的学科,同时历...
文章从历史研究方法论角度,考察了东北史研究方法论中的一些误区,提出其主导倾 向是忽略历史疆域是变动不居的这一历史运动的客观规律,把错综复杂的历史运动简单 化,人为地...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史学理论出现了重要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相对论者对历史客观性观念的猛烈抨击推动了西方历史家们对历史客观性重新定位,并深入研究历史解释的性质和方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