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区域史研究是史学研究的新范式;空间和时间是区域史研究中两个基本要素;认识区域史的"空间"范围要把握"历史活动主题"和"历史活动过程"两个维度,以"问题意识"来...
【摘要】 历史是什么?这是历代史学家始终关心的一个问题。“发生的是过去,写出来的是历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已经发生了的过去的事”,或者更简洁地说“过去发生的事”...
【摘要】 当代历史学研究能否不断取得学术创新,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即学术功力、研究视野和理论方法。学术功力包括研究者的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品德、史料搜集和掌握、历史知...
内容提要: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史坛,一批学者顺应“社会科学治史”的国际史学潮流,以社会经济史为研究重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科学派”。这批学者的代表即清华学人。清...
【摘要】 面对史料,因纂述本身的缺憾,再加上主观能动性的渗入,其呈现出来的史实,似有一种飘忽性。在个案方面,具体表现为史实抵牾。那如何透过主观能动性,确定历史事实的存在,这...
作者单位: 钞晓鸿,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历史研究》2013年第...
【摘要】 先秦、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早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史学批评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为后世史学批评的发展积累了思想资料,并初步奠定了史学批评发展的三条路...
【摘要】 国外有相当数量、颇具价值的黑龙江史料尚不为国内学者所掌握,这对我们深入研究祖国北部边疆历史无疑是一个很大缺憾.学界应以学术良知与社会责任感来认真对待这一问题...
【摘要】 作为一种史学研究方法,概念史研究逐步引入中共党史研究领域,但大都不是在严格意义上运用概念史研究规则。这与党史学界对概念史研究的理论认知有关,也与概念史研究...
核心观点 人生不过百年,所能亲历亲见亲闻之事总是有限,但是,如果能够化古人之经验教训为自己之智慧,在一定意义上,即延伸了个人生命的长度,扩展了个人生存的空间。培根说...
在党史学科发展史上,重视利用数据来记载历史和论证观点,并逐步做到对数据的科学化处理,是党史研究的一个优良传统。大数据时代,中共党史研究在迎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遭受...
作者简介: 黄俊杰,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 一、引言:东亚历史思维与史论传统 中国史学传统源远流长,与欧洲史学双峰并峙,东西辉映,其中最能彰显东亚文化与东亚思维特质者,...
历史虚无论自清末以来总是随西学传播波动和社会变化而起伏,虽从未形成大气候,但总会诱弄一些人。每当此论风起时,常有学人撰文批判,然思想意识方面的东西有时并不会因批判...
【摘要】 四分法究竟由何人所创,至今未有定论。近三十年来,史学界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学术争论。这场争论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各家对关键性史料的...
中国民族史学科肩负着研究和阐释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历程的历史重任,也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加强中国民族史学科建设,是...
据《论语·阳货》记载,有一次子路劝孔子不要涉足家臣与卿大夫恶斗的是非之地,孔子有些恼火,说道:“吾岂瓠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说自己不能像挂在那里只能看不能吃的...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而历史学正是一门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但在当下,受西方学术思潮影响,一些人将...
由于近代以来的学科分野和细化,除了艺术史、考古学等领域善用图像外,历史研究的主体叙事中往往图像缺位——史界重文轻图,图像资料只是“辅助”“帮腔”“陪衬”……时下,伴随图...
20世纪70年代,公众史学(又称公共史学、大众史学等)在美国兴起并迅速发展。80年代末,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21世纪以来,公众史学研究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史学工作者在该领域投...
“克罗齐命题”的准确翻译应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由于翻译之误、语境之误、对“当代”的理解之误,导致这一经典短句至今仍被不少人误读。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