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区域社会史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就已经萌芽生长,其中最重要的源头是社会经济史领域的区域性研究。区域性研究汇入蓬勃发展的社会史潮流之中,两者相互激荡、相...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中国的激进主义等问题展开讨论,有人将激进主义的源头归于新文化运动的激烈“反传统”,认为五四激进的反传统、启蒙思想及随后的暴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必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和反...
26年前,“理工男”王旭东懵懵懂懂地来到莫高窟时,对敦煌一窍不通,那些惊世壁画在他眼里只是石头和泥巴; 26年后,王旭东成为敦煌研究院第四代“掌门人”,对文物保护、研究...
中新网北京5月21日电(上官云)21日晚,“大写意:全球史的写法与读法” 北大博雅讲坛第96期 在北京举办,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王立新两位学者围绕主题图书《麦克尼尔全球史...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
国家认同是指“一个人确认自己属于哪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究竟是怎样的国家的心灵性活动”。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国家认同不仅未遭削弱,反而日显重要,因为国家仍是国际生活的...
说今天“民国学术”话题很热,一定没有多少人反驳。在各种大众传媒上,盛传着民国“学术大师”的传奇经历、趣闻轶事,用当下流行的词语,他们算得上这个时代的“网红”。对民...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个丰富的文化遗产宝库中,作为古代文化特别是思想文化载体的文献典籍占据着重要位置,其数量之多、流传之久世所罕见...
回顾学术史和审视当前研究,道教与科学的关系是一个颇有争议又引人入胜的国际性学术话题,海内外许多著名学者如李约瑟、陈国符、席泽宗等都曾参与研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四...
【论点摘编】 高希中在《红旗文稿》2017年第2期撰文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滥觞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西方社会。伴随着西方资本的扩张、连绵不断的侵略战争以及西方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二重证据法”与中国传统金石学存在一定的渊源和继承关系,罗振玉对王国维的学术影响远非日本学者所及,是“二重证据法”的源流之一。 “二重证据法”是王国维利用甲骨文、简...
“丝绸之路起源于各人类文明中心之间的相互吸引” 问:上世纪90年代,您三次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发起的多国“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游牧/阿勒泰丝绸之路...
公元609年,为了进一步拓展丝绸之路,打破与西域的贸易壁垒,隋炀帝西巡至张掖,召开了“万国博览会”。西域27国君主、使臣受邀前来。为款待宾客,隋炀帝令人组织文物展,并举...
内容提要: 书札是浩如烟海、品类繁多的历史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写本文献,具有不可低估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新世纪以来书札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呈现出如...
内容提要: 社会科学化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基本路径之一,开启于晚清“新史学”运动中,五四后美国“新史学”传入国内逐渐普及,又随着唯物史观史学的崛起而高涨,社会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
近年来,史学研究出现新变化,史学通俗化、大众化或者说通俗史学的流行是其中突出的现象之一。在学者看来,通俗史学的出现使史学获得了学科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在肯定通...
【代表委员建言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我认为,历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帮助青年...
对中国跨越发展奇迹取得原因的分析,因为立场和方法的不同,所形成的结论也不同,有的甚至会形成理论“陷阱”,会使我们不自觉地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习近平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