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件事后来的结果是,台湾方面派出的现地勘查人员,抄录下了可辨识姓名的636名抗日将士英名带回台湾,于2009年3月7日举行“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军阵亡将士总灵位”安灵典礼,将抗日将士英灵入祀台北圆山“忠烈祠”。 尽管遗骸没有归葬大陆,这也算一个安慰吧。
据报道,2011年中国政府低调启动了境外烈士墓园和纪念设施国家保护工程。8月18日,民政部优抚局的官员向《凤凰周刊》记者披露,“境外烈士纪念设施的搜集工作已经在数月前开展”;“在2014年到来之前,境外烈士墓葬的迁移、修缮、整合工作将完美结束”。由于此项海外烈士墓园保护工程仅限于中共建政后的战殁军人,国民党远征军的境外英魂未来会否被纳入官方视野,一时间,网友们议论纷纷。
此后的一条新闻又让人们看到了希望。2011年9月13日,在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的共同努力下,19具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被从缅甸迎送回国,郑重地安放在腾冲“国殇墓园”。长期从事抗战老兵公益事业的孙春龙说,此举“已经开启了中国军人海外遗骸回国的第一步”。
此时,已经比1974年日本厚生省制定“海外战殁者遗骨收集计划”晚了37年。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然而,当我们开始着手此事,能否做到“后来居上”而不留遗憾,却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在这方面,借鉴“他山之石”是非常必要的,而最应当学习的是日本的经验。
三十多年前,日本政府启动“海外战殁者遗骨收集计划”时也是低调行事,在我们忙于“文革”无暇顾及之时,他们在扎扎实实地办这件大事。这是一件已持续近四十载的漫长工程,目前日本对海外遗骨的收集工作已近尾声,行事风格却越来越显得高调。
2010年7月18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宣布,组成以阿久津幸彦首相辅佐官为领导的政府“特命队”,展开对太平洋战争末期硫磺岛战役相关遗骨的收集工作。12月14日,菅直人登上硫磺岛视察政府“特命队”收殓日军尸骨的工作。登岛后,菅直人换了一身蓝色制服,在执政党民主党和在野党自由民主党等议员的陪同下,分别前往自卫队基地跑道西侧和南部折钵山山脚的两处发掘点视察。其间,菅直人还戴上白色棉纱手套,跪在地上收敛遗骨。
硫磺岛是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岛的一座火山岛,位于东京以南约1250公里处。1945年,美军登陆硫磺岛并与守岛日军展开约一个月的激战,约两万名日军士兵和6800名美军士兵战死。据报道,此前日本已收敛遗骨8715具;“特命队”工作半年收敛遗骨约三百具,还有约一万三千万名日军尸骨没有得到收殓。对此,菅直人向媒体表示:“这是国家的责任,也是义务。至今硫磺岛的战死者只收集了4成的遗骨,进展太缓慢了。”
在二战结束60周年的2005年,日本政府曾称,战争期间死在海外的240万日本人中,有一半找不到遗骸。据日本厚生省公布的数据,已经验证身份的死亡人员约为八十五万,包括30万平民。还有35万无法确定身份的遗骸已经找回,被埋葬在东京都千代田的“千鸟渊战殁者墓苑”。另外还有大约116万散落在地域辽阔的旧战场——从太平洋上的硫磺岛、塞班岛、冲绳岛,到东南亚的菲律宾和缅甸,再到蒙古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如前所述,日本厚生省制定缅甸战场“战殁者遗骨收集计划”是1974年,但实际上搜集遗骨的工作,则于1951年美国单方面邀请52个国家对日本签署“旧金山和约”的次年即已实施,最初主要由日军遗族参与;而日本政府则于1967年第一次派遣了太平洋战场“搜骨团”。截至2009年,即已向海外派遣“搜骨团”240余批次,共搜集遗骨近四十万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