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场发生在雨季的战争。
有很多年长的华侨,还清楚地记得第50师阵亡将士纪念碑上师长潘裕昆的题词:壮气冠河山,青史长留忠勇迹;英魂昭日月,黄土难埋敌忾心。
第50师的墓地所在地,现在已经是密支那第二小学,校长是一个缅族中年妇女,名叫海开努,她告诉我,她是1990年到这个学校,盖一个小房子时,发现了很多的尸骨,后来学校的学生就经常因各种意外受伤,北面的高埂上,经常会有汽车翻下来,她认为是惊动了亡灵,就请和尚来念经,之后就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了。 密支那的老兵李光钿就居住在第二小学旁边,几年前在后院里种菜时,就挖出过骨头和子弹。 自从在院子里挖出过骨头后,李光钿把菜园子改成了花园,种了满园的玫瑰,五颜六色。 ■“二战时,中国胜利了,但在战后,日本是胜利国” 在缅甸,和毁掉的中国远征军墓地形成对比的是,日本人在这里修建了无数的纪念碑和慰灵塔。
密支那有一个着名的“招魂之碑”,修建于一个卧佛寺里。这个寺庙由日本人捐建,在缅甸这个佛教国家,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招魂之碑”碑文上说,在密支那,3400名士兵像樱花凋落那样英勇地战死了,水上源藏少将自杀,他的名字将永远活在历史之中,“战争虽然失败了,我们将永远铭记日本军人为国家所作出的牺牲……” 而“招魂之碑”上使用的石头总数正好3400块,与日军在密支那阵亡人数相同。
这种“煞费苦心”的纪念,在缅甸还有很多。在实皆省的自敢山上,在日本人捐建的一个佛像手中,端着一个牌位,我用长焦拉近了看,上面竟然写着“独立辎重兵第二联队战殁者之灵”。而在另一个巨大的佛塔底部,密密麻麻地刻着每一个阵亡者的名字。
在自敢山上,我们还发现一个碑,上面写着“台湾同胞战殁英灵纪念碑”。二战时,时被日本殖民的台湾,有许多人从军。看着这个碑,我们内心五味杂陈。 在密支那的一个十字路口,有一个日本人修建的慰灵塔,塔顶上的钟表是来自日本的西铁城。
居住在十字路口东南角的华侨陈国胜说,大约二十年前,有几个日本和尚找到他的母亲,说是准备在路口修建一个塔,但他们家门口三棵高大的椰子树挡了风水,希望能砍掉,作为交换,对方给了一台照相机和一台录音机。没想到,等修好后,才发现是一个慰灵塔,“母亲至今还很内疚。” 慰灵塔修好后,陈国胜每年都会看到有大批的日本人来这里鞠躬。后来,他又重新在家门口种了三棵树。
看着日本人一批一批地在家门口祭祀亡灵,陈国胜心里时常会有些酸酸的味道。这种酸酸的味道,在我们重返缅甸的过程中,不时会涌上心头。
在仰光,专门有一个日本人墓地,里面修建了无数的纪念碑,其中在骑兵第55联队的纪念碑旁边,立了一个小的马魂碑。为死去的战马立碑,在自敢山上也有,有一个碑文里,有纪念763匹军马的字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