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中国通史编纂百年回顾(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史林》 王家范 参加讨论

最能说明编著新式中国通史的构想决非一二人之异想天开,亦非完全始于梁、章两氏的倡导,就是1902年9月,柳诒徵出版了《历代史略》六卷。时年23岁的柳诒徵,在南京江楚编译局担任分纂之职,据日人那珂通世的《支那通史》(卷四至宋代止)(注:此前,罗振玉、汪康年等人与日本学者合作,在上海创立“东文学社”,教授日文,并翻译日文报刊书籍。1898年东文学社先后影印、出版了上述《支那通史》(一说该书翻印于1899年,未知孰是?)以及桑原骘藏的《东洋史要》(一说为《中等东洋史》)等。此社于1898年亦就解散。前者用汉文写作,故影响较大。),增辑元、明两卷,汇编为《历代史略》。次年,柳氏在南京思益小学堂讲授中国历史,用的课本就是《历代史略》,学生有茅以升、宗白华、陈方恪等。(注:据李洪岩《史术通贯经术:柳诒徵之史观》。近代中国网(http://www.china1840-1949.com)2002年11月12日。文章分析柳先生持古文经学、国粹学派立场,然仍立足于今、立足于政治诸论断,深得要旨。)因此,史学史专家曾誉之为“中国近代第一部新式历史教科书”。但若从本土编著的角度说,笔者以为此说显难成立。他自己后来也并不非常看重这本教材。他的真正代表作是《中国文化史》(起于1923年讲义,1925年起在《学衡》连载,至1932年正式出版),由此书可以得窥其对中国通史所持的立场,与梁氏所期迥然有异。在国势日下的时态下,他更关切从增强民族内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去整理和阐述历史,对本土文化的存亡继绝投注超乎寻常的热情。从以后的叙述就可以看到,这正是20世纪通史编著者面对国史整体评估不得不身陷其中的两难困境,柳氏代表的则是不居主流、常被疏离的一个侧面(钱穆《国史大纲》则是此一侧面被强化的有力代表作)。
    柳氏读本借胎日人之作出世,并非是偶然或个别的现象。倡导者虽可登高一呼,然新式中国通史不可能完全拔地而起,必凭藉内外的土壤与气候,逐渐变形,始有真正的创新。因此,顺便分析一下促成最初编著新式中国通史的诸多远因与近因,也许还是必要的。没有疑问,改革中国社会,引导民族走出中世纪的落后困境,以求振兴中华,是史学变革、也包括编著新式中国通史的时代动因。这属于大背景。具体到直接促成编著新式中国通史的其它综合因素,大端有四。
    一是西学东渐,各种西方思潮,也包括史观、史学方法的引进,引起史学观念的变化,其中尤以进化论与唯物史观的影响为最著。20世纪各类中国通史有关历史进程的整体把握,尽管对“进化”、“革命”等说赞成与反对者均有之,两者取向相悖、对峙严重(如柳诒徵、钱穆等即对进化论有所保留和批判),但无有可以离开这一论题而置之不顾的,其影响的深刻性,史学史界多有论述,毋须赘言。
    二是外来样式史籍的引进翻译,使中国学者在原有传统史书体例外,获得了适应通史内容更新需求的借鉴。据《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统计,教科书最早出现于1876年,由传教士倡导,其中就包括泰西历史。由蔡尔康与英人李提摩太合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亦名《泰西第十九周大事记》)出版于1895年,风行一时。(注:原书作李提摩太译,蔡尔康述,译书始于1893年,正式出版之前曾在1894年连载于《万国公报》。详情参阅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597-60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据上书《西学东渐大事记》介绍,1838年由传教士郭实腊编的《古今万国纲鉴》,似为在中国翻译印行的西方历史知识之早期刊本。)此外尚有《万国史记》、《万国演义》等,其中尤以日人译编外国史书被“中介”到中国为多。据悉,仅1901年至1903年,中国人翻译出版的日本人编著的史地类书籍即达120余种(注:胡逢祥:《20世纪初日本近代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学术月刊》,1984年第9期。笔者承华东师大史学史博士生李孝迁告示:1877年在华传教士成立“益智书会”,后改名“学校教科书委员会”,专门编写出版教会学校使用的教科书。据该机构1890年的统计,编写出版的历史教科书已有4种15册之多。),章节体的样式亦由此引进,这就为新式中国通史体裁的创建提供了借鉴。
    学者多认为章节体是新式中国通史区别于旧史的一个显著特点。笔者以为形式的变革,实取决于内容变革的需要。分章节与传统的分卷都只是出于内容分段的需要,并非完全不可相容。关键是新式中国通史按年代叙述(此为史书必不可免的要素)之外,关注的重心意欲转向“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社会政治进化衰微之原理”,亦即由王朝而转向国家,由“精英”而转向社会民众,不再以“褒贬人物、胪列事状为贵”;所述内容亦由政治、经济扩展至美术、心理、社会、宗教等,或纵或横,反复交织,重分析归纳,章节体裁的逐级分目列题,具有自由剪裁、有机编织的灵活优势,较之传统分卷更容易表述前面说的编著意向的内在逻辑联系。
    三是晚清学制改革,各类学堂、学校风起云涌,课程革新的需要,推动了以教科书形式出现的中国通史编著步入高潮。1896年、1898年李端棻、康有为先后向清政府 呈《请推广学校折》、《请开学校折》。作为“晚清新政”的组成部分,清政府先后有 壬寅学堂章程(1902年)、癸卯学堂章程(1904年)之颁。1905年上谕更明令废止科举,各 类新学堂遂迅速兴起,数量呈直线上升之势。在清廷颁布的《癸卯学堂章程》(阳历为1904年1月)中即规定小学历史课程的目标是“俾知中国文化所由来,及本朝列圣德政,以养国民忠爱之本源,尤当先讲乡土历史,采本境内乡贤名宦、流寓名人之事迹……以动其希贤慕善之心”;中学的目标是“注意在发明实事之关系,辩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 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国民之志气”。(注:有关晚清学制改革及各类学堂章程的详情,可详参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年。) 历史 课程既为所颁新学制必开的课程,因此编写中国通史教材成了当时急不可待的教学 必需。柳诒徵增辑的《历代史略》就曾因此被清政府列为暂定中学教科书。
    整个20世纪,各种中国通史编著本,其中绝大多数或起于教学需要,或被各级学校采用为教科书。即以20世纪通史编著最享盛誉的两大家吕思勉、钱穆的事迹而言,吕先生自1905年至1910年,先后在常州私立溪山两级小学堂、常州中学堂和南通国文专修科任教员,教授国文、史地,弟子赵元任、钱穆对其爱戴备至,印象至深;其时教学积累即为后来所编白话本通史之滥觞。钱先生自1912年因家贫亦即任教于常州秦家渠三兼小学,后转入鸿模小学任教时自习夏曾佑《中国历史教科书》,以后历任各校多以国学为本;1931年任教北大历史系始从事通史教学,《国史大纲》即为此阶段教学的结晶。(注:吕先生事迹可详参李永圻编《吕思勉先生编年事辑》,上海书店1992年。钱先生相关事迹,可参见严耕望著《治史三书》所载《钱穆宾四先生行谊述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足见学校教育,特别是历史课程的设置,实是推动中国通史编著的强大动力。况且作为国民教育的主体,新式中国通史重点面向各级学校的学生,寄希望于“新民”的育养,亦完全符合倡导者振兴民族精神、“开发民智”的中国通史编著初衷。
    四是民间文化事业的崛起,特别是出版机构抓住商机,成功操作,为中国通史在内的史学书籍走向社会公众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近代出版业的肇始离不开西方传教士的努力;西学东渐风气渐盛,在印刷出版技术更新的条件下,“洋务派”、“维新派”也先后占领出版阵地(注:较早的近代出版业,著名者有圣花圣经书房(后易名美华书馆)、墨海书馆、益智书会、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同文馆、江楚编译官书局等,均为教会或官方主办。它们出版的书籍以自然科学为大宗,其次则为地理,外国历史类数量居少,但对中国人开眼看外国历史起了发蒙的作用,影响不可小视。见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这些都为新式出版业的破土崛起开了历史的先河。1898年后,民营出版机构大量涌现,知名者先期有商务印书馆(1897年)、广智书店(1901年)、作新社(1901年)等,稍后则有中华书局(1911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元济于1902年正式加盟商务印书馆,随即出于其戊戌变法以来逐步形成的“开发民智”的国民教育理念,并远见到新式教育兴起的前景,果断组建编译所,首次策划并成功实现了出版业中的“教科书革命”。1906年,清政府学部公布的第一次初等小学教科书暂用书目共102册,“商务”一家即独占半壁江山。“商务”的成功,带动了出版业的兴盛,据1906年上海书业商会出版的《图书月报》第2期记载,当时加入书业商会的出版社有22家,其中绝大多数都以出版教科书为重点;此外尚有10余家虽未加入商会,亦竞相出版教科书。然而诸多竞争者中,唯有利用民国成立的政治机会,打出以“养成中华民国国民”为出版原则的中华书局才对“商务”构成真正的挑战,并最终形成“商务”、“中华”双雄对峙、共掀波澜的局面。(注:“商务”的“教科书革命”以及“中华”与它竞争的“传奇”,详情可参周武《张元济:书卷人生》,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料室所编《八十年史学书目》来看,凡有较大影响的中国通史,大抵都出于这两家出版社,30年代后才有开明书店等跻身其间,然器局尚有所不逮。总之,中国通史的编著离不开出版业的支持,而有识力、富远见的出版家,往往成功扮演了高质量中国通史问世的“助产婆”角色。(注:《八十年史学书目》搜罗1900年至1980年书目,为笔者至今所见资料较齐备的工具书,然遗漏亦在所难免。特别是一些不甚有名、瞬间即逝的书店所出版的通史。如继1902年柳氏《历代史略》之后,同年上海普通书室编定刊行过《普通新历史》,凡10章,起太古、迄戊戌变法,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章节体小学历史教科书。1903年又有东新社出版横阳翼天氏(曾鲲化)编著的《中国历史》。1904年有姚祖义编纂的《最新高等小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迄至义和团、八国联军入北京,凡60课。仅据《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中小学教材”卷,各类中小学历史教材收录有134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