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日本传本《古文孝经》回传中国考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顾永新 参加讨论

背景资料一:《孝经》的传承
    关于《孝经》的作者问题,有孔子(孔子门人)、曾子(曾子门人)(注:《史记·仲尼弟 子列传》、《汉书·艺文志》、《孔子家语》等持此说。今人如李学勤先生以为:“《 孝经》文中多称引《诗》、《书》,体例与《礼记》所收《中庸》、《大学》相似,确 为曾子一系儒家作品。”参见《日本胆泽城遗址出土<古文孝经>论介》(《走出疑古时 代》第五篇,第307-314页,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子思(注:《郡斋读书志 》卷一下、《困学纪闻》卷七引“冯氏”等持此说。今人如彭林先生《子思作<孝经>说 新论》(廖名春编《清华简帛研究》第一辑,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2000年)利用出 土文献,为子思作《孝经》说提出新证。)、孟子门人及汉儒等多种说法(注:《经义考 》卷二二二、《伪书通考》经部·孝经类引述诸家著录及论述甚详,文繁不录。)。现 在一般认为,此书乃孔子门人或曾子门人(或者是再传)记录、整理孔子对曾子讲述孝道 言论的著作,成书当不晚于战国时期,其间又经过这一学派传人的不断加工。据《隋书 ·经籍志》,汉兴,河间人颜芝之子颜贞献之,凡十八章,长孙氏、江翁、后仓、翼奉 、张禹等皆名其学。刘向典校经籍,定为十八章,是为今文,郑众、马融并为之注;又 有郑氏注,或云郑玄。又据《汉书·艺文志》,《古文孝经》是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 故宅于壁中所得。许慎子冲《上书进<说文>表》则说是西汉昭帝时鲁国三老所献,东汉 光武帝时卫宏所校,皆口传,官无其说。旧题孔安国《古文孝经序》折衷二说,以为鲁 共王于壁中得之,鲁三老孔惠抱诣京师,献之天子。许冲在进表中还提到“(许)慎又学 《孝经》孔氏古文说”,《汉书·艺文志》著录《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师古 注曰:“刘向曰:古文字也。《庶人章》分为二也,《曾子敢问章》为三,又多一章, 凡二十二章。”(注:实际上,颜师古看到的二十二章本是隋唐时期流传的本子,已非 孔壁古文(《汉志》著录本)之旧。《孝经注疏》卷首《孝经序》邢昺疏曰:“汉初长 孙氏……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孔氏壁中古文为异。至刘炫遂以《古孝经·庶人章》 分为二,《曾子敢问章》分为三,又多《闺门》一章,凡二十二章。”郑众、马融及所 谓郑氏(玄)注本皆从刘向校本十八章为定,所以吴承仕先生认为“二十二章之本世所不 行”(《经典释文序录疏证》第134页,中华书局,1984年)。)而明确提出孔安国为《孝 经》作传的是王肃《孔子家语·后序》,云:“子国乃考论古今文字,撰众师之义,为 《古文论语训》二十一篇、《孝经传》二篇、《尚书传》五十八篇,皆所得壁中科斗本 也。”南朝至隋,《古文孝经孔传》的传承出现了问题。《隋书·经籍志》有曰:
    又有《古文孝经》,与《古文尚书》同出……孔安国为之传。……梁代,安国及郑氏 二家并立国学,而安国之本亡于梁乱,陈及周、齐惟传郑氏。至隋,秘书监王劭于京师 访得《孔传》,送至河间刘炫。炫因序其得丧,述其义疏(注:刘炫有关《孝经》的著 作,《隋书》卷七五《儒林传》、《北史》卷八二《儒林传下》本传均作《孝经述议》 五卷,《册府元龟》卷六0六学校部·注释第二、《通志》卷一七四《儒林传第三》亦 同。《隋志》著录为《千文孝经述义》五卷,《通志》卷六三《艺文略第一》、《玉海 》卷四一《艺文》均作《古文孝经述义》五卷。《旧唐书》卷四六《经籍志上》、《新 唐书》卷五七《艺文志》作《孝经述义》五卷。这是有关《古文孝经》及《孔传》的一 部重要著作。据胡平生先生说,日本学者武内义雄1942年在东京发现残本,存卷一和卷 四。1951年,日本学者林秀一完成了著名的《关于<孝经述议>复原的研究》(《孝经译 注》卷首《<孝经>是怎样的一本书》,第14页,中华书局,1996年》)。),讲于人间, 渐闻朝廷,后遂著令与郑氏并立。儒者喧喧,皆云炫自作之,非孔旧本,而秘府又先无 其书。
    唐刘知几的相关叙述少有不同,其文略曰:
    至隋开皇十四年,秘书学士王孝逸于京市陈人处置得一本,送与著作郎王劭,以示河 间刘炫,仍令校定。而此书更无兼本,难可依凭,炫辄以所见,率意刊改,因著《古文 孝经稽疑》一篇。(注: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孝经家》著录刘炫《孝经述议 》五卷并《孝经去惑》一卷。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认为“《去惑》似即刘知几 所谓《稽疑》一篇也”。)劭以为此书经文尽在,正义甚美,而历代未尝置于学官,良 可惜也[1](卷七七《论经义》)。
    此外,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四《古文孝经指解(序)》曰:“隋开皇中 ,秘书学士王逸于陈人处得之,河间刘炫为之作《稽疑》一篇,将以兴坠起废,而时人 已多讥笑之者。”楼钥《攻媿集》卷五一《古文孝经指解后序》亦曰:“隋开皇中,刘炫为作《稽疑》一篇,已多讥笑。”虽具体经过未必相同,但其书经刘炫之手并由他做过加工,这却是一致的。所以,《隋书·经籍志》著录《古文孝经》孔安国传一卷,注云:“梁末亡逸,今疑非古本。”吴承仕先生《经典释文序录疏证》以为,所云“梁末亡逸”者,当是魏晋间之伪书;云“今疑非古本”者,当即刘炫得本于王孝逸、王劭而自作《闺门章》之伪书。
    唐代初年,《孝经》“虽备存秘府,而简编多有残缺。传行者唯孔安国、郑康成两家 之注,并有梁博士皇侃《义疏》,播于国序”[2](卷首邢昺《孝经注疏序》)。唐玄宗 开元七年(719)三月,针对“自顷已来,独宗郑氏;孔氏遗旨,今则无闻”的情况,“ 其令儒官详定所长”。四月,刘知几上《孝经注议》,列举十二条证据,说明郑注非郑 玄所作,“言语鄙陋,固不可示彼后来,传诸不朽”。而《古文孝经孔传》“语其详正 ,无俟商榷”,主张“行孔废郑”。司马贞则以为:“古文二十二章,元出孔壁。先是 安国作传,缘遭巫蛊,世未之行。荀昶集注之时,尚有《孔传》,中朝遂亡其本。近儒 欲崇古学,妄作此传,假称孔氏,辄穿凿改更,又伪作《闺门》一章。刘炫诡随,妄称 其善。”[1](卷七七《论经义》)这就是邢昺《孝经注疏序》所谓“刘子玄辨郑注十谬 七惑,司马坚斥孔注多鄙俚不经”。开元十年(722)六月二日,唐玄宗注《孝经》,“ 颁于天下及国子学。至天宝二年五月二十二日,上重注,亦颁于天下”[1](卷七七《修 撰》)。前者名曰《开元始注》,后者称作《天宝重注》。《开元始注》国内已佚,黎 庶昌(1837-1897年)在日本发现并于光绪十年(1884)收入《古逸丛书》。玄宗御注虽兼 取孔、郑,然其经文则用今文,《古文孝经》遂废不行。至宋邢昺作疏,然后御注本 行于世,郑注亦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