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本《古文孝经》回传中国考(4)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首《凡例》提及用以参校的足利学所藏写本《古文孝经》, “今所梓行者文字多误,而此本颇佳。序有刘炫释”。卷一八六《开宗明义章第一》谨 按曰:“其刘炫之作《直解》(注:如上所述,刘炫有关《孝经》的著作只有《古文孝 经稽疑》一篇(或即《去惑》一卷)和《孝经述议》五卷,所有中国的文献记载都没有著 录所谓刘炫著《孝经直解》。我们推测,其中存在三种可能:一是足利本《孝经直解》 仅存《古文孝经序》一篇,是否《孝经直解》与《古文孝经稽疑》有什么关系呢?二是 《孝经直解》是否就是《孝经述议》呢?三是刘炫尚有其他“序其得丧,述其义疏”(《 隋志》)的《孝经》类著作,书题作《直解》?因为没有机会看到武内义雄发现、林秀一 复原的本子,这个问题只好暂付阙如。),虽无确据,依古本作《孝经直解》卷第一《 古文孝经序》;而彼本后人记注云:‘《直解》者,魏刘炫为之也。’或云汉蔡邕作之 ,误矣。臣验其一二,中有‘炫以为’之语,则刘炫作之明矣。但古本序有其解耳,馀 亦同今世所行本也。原注:按炫《直解》与《孔传》并中华所无,故经籍诸志不录,今 亦其全本不可得而见也,惜哉!”由此可知,足利本《古文孝经》乃刘炫《孝经直解》 之残本,仅存卷首《古文孝经序》,其他与传世本相同。这一点也可以从《经籍访古志 》的相关记载中得到印证,其书卷二著录求古楼藏旧钞本《古文孝经孔序直解》,解题 云:“首题《孝经直解》卷第一,次行题古文孝经序。所谓‘直解’者,皆就孔序为注 。……求古楼又藏旧钞二通,亦皆注孔序者魏刘炫,魏字为隋误。”足利本《古文孝经 》,原题《孝经直解》,凡三卷。(注:《台湾故宫博物院善本旧籍总目》经部·孝经 类著录《古文孝经》一卷,附《孝经直解》一卷、《孝经正义》一卷,旧题孔安国传、 日本江户时代影钞室町时代正亲町天皇永禄三年(1560)钞本,疑即此本。)太宰纯只翻 刻了其中的《孔序》、《经文》和《孔传》。 据王宝平主编《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经部·孝经类,大陆现存太宰本的翻刻本 主要有四种:宝历十一年(1761)和宽政六年(1794)紫芝园刻本、嘉永二年(1849)嵩山房 小林新兵卫重刻享保十七年本、万延元年(1860)东都书肆嵩山房刻本。据《藏园群书经 眼录》卷一经部一,宽政六年本的版式、行款是这样的:书题孔安国传,太宰纯音。前 有享保十六年辛亥(1731)太宰纯序,次孔安国序。九行十八字,每章下注经若干字,卷 末注通计经若干字、传若干字。版心有“紫芝园”三字,副叶有“宽政六年甲寅十一月 再版”一行。 相关版本还有《佚存丛书》本、片山本和山本龙本。据《日本汉文学大事典》,江户 时代学者林衡(述斋)(1768-1841年)搜集散逸在日本的中国古书,凡十七种八十六卷, 包括《古文孝经》(孔安国传)、《文馆词林》、《崔舍人玉堂类稿》等,汇刻成《佚存 丛书》,从宽政十一年(1799)到文化七年(1810)以木活字印行。其中,《古文孝经》刊 于宽政十一年[8](孝经类),天瀑山人(林衡)是岁(己未)(1799)卷末题识云: 《古文孝经孔传》坊刻数本。余所见古写本四、五种,唯弘安二年书本为最古,而又 多与坊本异。经文往往杂异体字,……盖所谓隶古文者已。足利学藏《孔传尚书》多用 异字,而其体亦与此同,乃知此本之传于我,盖在唐开元改定之前也。往者山井鼎等撰 《七经孟子考文》,独收《尚书》异字,而不及《孝经》,或未之见耳。余故取书本数 种,参互校订,定为此本。至《孔序》,则刊本皆载之,而书本多不载,今亦从之。《 孔传》之出于伪托,先儒既已论之。虽然,旧籍之留遗于今日者无几,即其出于伪托, 要亦千年外物,宁可使之终归沦废乎?己未仲春初七日天瀑识。 这里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弘安二年抄本中往往夹杂异体字即所谓隶古文,传入日本 的时间当在唐朝开元之前;二是林衡也认为其书出于伪托,但去古未远,终不可废;三 是《佚存丛书》本与坊刻本有所不同,因为它以弘安二年钞本为底本,由数种书本(抄 本)参互校订而成。据日本《通航一览续辑》二卷及《长崎年表》、《续长崎实录》等 书记载,享和元年(1801)、文化二年(1805)、文政六年(1823)、七年、八年等都有《佚 存丛书》西传中国。(注:光绪八年(1882)沪上黄氏以木活字排印此书;1924年上海商 务印书馆据日本宽政至文化间活字本影印。)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四著录《孝经 》一卷日本文化十二年(1815)嵩山房重刻本,题汉鲁人孔安国传、日本信阳太宰纯音、 后学上毛山世璠标注。(注:丁氏著录有误,“毛”下脱“片”字,下文“山世 龙”亦涉上文而误,“世”当作“本”。片山世璠,号兼山,日本江户时代学 者,著作有明和九年(1772)序刊《古文孝经标注》和天明八年(1788)刊《古文孝经参疏 》。)前有“明和九年壬辰春山世龙《标注古文孝经序》、次享保十六年辛亥太宰纯《 重刻序》、次《孔安国序》。……其上界、旁界记《述议》文。彼土原刻于享保十七年 ,再刊于文化十二年”。是为片山世璠《古文孝经标注》,所谓片山本。同卷丁氏又著录日本宽政十二年(1800)刊本《足利本古文孝经》一卷,孔安国传、山本龙校。前有“北山山本信有撰序,时为宽政庚申五月朔;又有南阳山本龙序,亦宽政十二年庚申所撰。馀与文化本同,第无旁界《述议》之文”。此本台湾中央图书馆有藏,据其 《善本书志初稿》经部·孝经类,书题汉孔安国撰、隋刘炫解。半叶九行,行二十字, 小字双行同。首卷首行顶格题“古文孝经”、次行低二格题“汉鲁人孔安国传、日本足 利山本龙校”。扉页上记“南阳山本龙校订足利本古文孝经孔氏传”。卷末牌记有“东 都书肆嵩山房小林新兵卫发行”。事实上,山本龙据以校订的足利本正是太宰本之底本 。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