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本《古文孝经》回传中国考(6)
提要中所谓“山井鼎亦疑之”,见于四库本《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八六《古文孝 经》,山井氏谨按云:“……由是观之,则《古文孔传》唐宋以来中华所不传,而吾邦 独存焉。今以世所梓行本校之,足利本、古本是为其元本也;但展转书写,致有少异耳 ,乃此本所得于隋而唐以前所传者亦明矣。至于其真伪不可辨,则臣之末学微贱所不敢 辄议也。”按照《四库提要》的说法,其书出于宋元以后,并非古本;之所以入选《四 库全书》,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提供一反面教材而已。事实上,我们分析其 论证并不充分,仅从“释经之体”来考察,又以山井鼎说为辞,比较勉强。其初衷当在 疑似之间,不能明断;又碍于天朝大国钦定丛书的体制,只得认定成伪托之作。倒是后 来学者的相关论证更为缜密,证据也更加充分。 以《四库提要》为界,其后诸家对太宰本多持否定意见。(注:尽管意见分歧很大,东 瀛学者对《古文孝经孔传》的整理和刊印还是极大地震撼了清朝学界。除了鲍氏《知不 足斋丛书》,乾隆中《四库全书》、同治中真州张丙炎辑、张允顗重辑《榕园丛书》 、番禺李光廷辑《反约篇》等均收录太宰本。)孙志祖(1737-1801年)以为太宰本非但 不是汉晋古注,亦非唐人所见之本,其《读书脞录续编》云:“近刻日本国《孝经孔传 》,词意繁复,不类西汉传注文字,较之魏、晋间人所作《书传》,体制更为卑下,盖 彼国人伪撰以欺世,并非唐人所见之本也。” 曾经充分肯定并覆雕《七经孟子考文补遗》的阮元(1764-1849年)对日本传本《孔传 》则一概加以否定。其《孝经注疏校勘记序》曰: 《孝经》有古文,有今文,有《郑注》,有《孔注》。《孔注》今不传,近出于日本 国者诞妄不可据。要之《孔注》即存,不过如《尚书》之伪传,决非真也。[2](《孝经 注疏·孝经序》后附) 周中孚(1768-1831年)的观点与孙志祖有些接近。《郑堂读书记》卷一认为,孔安国 但传《古文孝经》,未曾作传。梁末安国所传之《古文孝经》本经亡。隋唐时流传的古 文经、传俱是刘炫伪作,其中伪传又在五代中佚失。而太宰本则是伪中之伪,非隋唐旧 本。其文有曰: ……安国但传古文,而不作传,其古文本梁末亡逸。自刘炫伪作《孔传》,人皆以其 不类汉人,反疑真孔氏曾经作传,至梁而亡矣。其实所亡者,安国所传之古文,后之古 文并传实炫一手所为。……今以日本所刊《七经孟子考文》证之,彼国亦以是书为伪本 ,好奇者误信之也。其经文亦分二十二章,较司马氏《指解》本增多五十字,中间尚多 字句不同之处。而离句为传,盖又伪孔之重佁,当属好事者摭拾《释文》、《会要》 、《邢疏》所引《孔传》,以己意足成之,故成浅陋冗漫,不类隋、唐间人所作也。所 附宋本即《指解》本正文,以所据为宋刊《指解》本,故蒙以宋本之称,乃鲍氏所附刊 也。《佚存丛书》中亦载有是本,经文多作古字,而著太宰纯音,并无宋本附刊云。 丁晏(1794-1875年)《孝经徵文》考察《释文》、《唐会要》、《邢疏》等所引《古 文孝经孔传》,以为“大旨皆与日本书同,殆即隋刘炫所得《古文孔传》、唐宋以来流 传之本也”。接着从汉唐以来的著录源流、内容、书证、字数、字体等五个方面考证, “有此五验,则世所传《古文孝经》必非安国之传明矣”。然后又列举五证,指出作伪 者是王肃。总之,“夫《孔传》与古文不合者五,可断其非真古文;与王肃宛合者五, 又可断其为肃伪撰矣。唐司马贞、元吴幼清(澄)、明宋景濂(濂)、归震川(有光)皆斥古 文之伪,日本所得之古文尤伪之伪者”。 郑珍(1806-1864年)亦以为孔安国未曾作传,唐人所见乃刘炫伪撰,更举出十证辨太 宰本之伪,《巢经巢文集》卷一《辨日本国古文孝经孔传之伪》有曰: 隋刘炫始伪作《孝经孔氏传》,与今文《郑注》并列学官。五代之乱,亡其传,惟本 经存。乾隆中,汪翼沧市日本,携彼国太宰纯校刊《古文孝经孔氏传》以归,付鲍廷博 刻之,其书遂遍布海内。《四库提要》已斥其伪矣,然止谓陋冗不类汉人释经,而不暇 实核其伪。当时精审若召弓卢氏,且极序辨为真孔氏作,赝书之惑人若是。余故为列十 证辟之……验此十事,可以知作是书者,彼岛僻岙一空腐之人,见前籍称引《孔传》, 中土久无其书,漫事粗捃,自诩绝学,以耀其国富秘藏耳。不知孔氏原未与《孝经》作 传,就令唐人所见《孔传》至今尚存,亦是刘炫伪撰,不足与汉儒注说并重。 郑氏说影响甚大,后人多以为可谓定论。黄遵宪(1848-1905年)对于太宰本《古文孝 经》也持否定态度,《日本杂事》(八)即认为“山井鼎、物茂卿亦自谓误编,故不足述 ”。20世纪30年代,王正己《孝经今考》(注:收入罗根泽编《古史辨》第四册,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2年。前揭彭林先生《子思作<孝经>说新论》一文引用郭店楚简等作参 照,驳斥了王正己对《古文孝经》的辩难,以为出于孔壁的《古文孝经》绝非伪作。) 、蔡汝堃《孝经通考》均以为郑氏说无可置疑。胡平生先生利用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敦煌、吐鲁番等出土文献资料,论证太宰本不伪,认为刘炫既未伪造《古文孝经》,也不是《孔传》的伪造者。而日本古抄本系统的《古文孝经》是在隋唐之际传入的,即所谓“刘炫本”。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