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东观汉记》初探(上篇)(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史》 吴树平 参加讨论

《史通》中提到的元嘉元年奉命修史的人中,崔寔、边韶、朱穆、延笃颇负盛名。寔字子真,崔瑗之子,涿郡安平人,少好典籍,桓帝初为郎。明于政体,吏才有馀,著《政论》,指切时要,言辩而确,当世称之。曾官五原太守、辽东太守,又拜尚书。《后汉书》有传。《史通·古今正史篇》云“大军营司马崔寔”,考《后汉书·崔寔传》,寔在除五原太守前,以大司农羊传、少府何豹之荐,“召拜议郎,迁大将军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是“大军营司马”当作“大将军司马”。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桓帝时为臨颍侯相,徵拜太中大夫,再迁北地太守,入拜尚书令。后为陈相,卒於官。《后汉书》有传。朱穆,字公叔,朱晖之孙,南阳宛人,年青时锐意向学,曾辟大将军梁冀府,典兵事,后为侍御史。永兴年间,官冀州刺史。后又拜尚书。卒于延熹六年(公元163年)。《后汉书》有传,传中漏载在东观与崔寔等人修史事。延笃,字叔坚,南阳犨人,博通经传及百家之言,善于为文,有名京师。曾为平阳侯相。桓帝以博士徵,拜议郎,与崔寔、边韶、朱穆修史东观,迁侍中、左冯翊,又徙京兆尹。后遭黨事禁锢。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卒。《后汉书》有传。元嘉元年东观修史者,只有曹寿事不显。浦起龙《史通通释》于《古今正史篇》中注云:“曹寿,旧注:‘字世叔,即娶班彪女昭者也。’”按此“旧注”不可信。《后汉书·班昭传》云:“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曹世叔,即曹寿,《后汉书·班超传》有“超妹同郡曹寿妻昭”之语,即是确证。寿为名,世叔为字。班昭去世的确切年代,史书失载,但卒于安帝时期是可以确信的。班昭在世时,深受邓太后尊礼,得与闻政事。她卒时年七十馀,邓太后“素服举哀,使者监护丧事”。(12)邓太后于安帝永宁二年(公元121年)三月卒,(13)那么,班昭之卒当在永宁二年以前。《班昭传》云“世叔早卒”,这就是说,曹世叔的卒年要远远早于永宁年间,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参加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的东观修史。与崔寔修史的曹寿,与字世叔之曹寿肯定不是一人。他的事迹,史书未载,今天已无从考知。
    元嘉元年奉诏于东观修史的人,除了崔寔、边韶、朱穆、延笃、曹寿五人之外,还有早就跻身东观的伏无忌、黄景。《后汉书·伏湛传》云:“元嘉中,桓帝复诏无忌与黄景、崔寔等共撰《汉记》。”于此看来,伏无忌、黄景执笔东观的时间是很久的,至少顺帝、桓帝时期,都曾在东观供职。又《后汉书·邓禹传》云:禹孙阊,“阊妻耿氏有节操,痛邓氏诛废,子忠早卒,乃养河南尹豹子嗣为阊后。耿氏教之书学,遂以通博称。永寿中,与伏无忌、延笃等著书东观,官至屯骑校尉。”是桓帝时在东观修史的还有邓嗣。崔寔、边韶、伏无忌、延笃等人于元嘉元年即奉诏开始了《东观汉记》的撰写工作,邓嗣可能到桓帝永寿年间才进入东观,与伏无忌、延笃等合作,所以《后汉书·邓禹传》有“永寿中”云云之语。
    《东观汉记》的最后一次续修是在灵帝、献帝时期。《史通·古今正史篇》敍述这次修史情况说:“熹平中,光禄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卢植著作东观,接续纪传之可成者,而邕别作《朝会》、《车服》之志。后坐事徙朔方,上书求还,续成十志。会董卓作乱,大驾西迁,史臣废弃,旧文散佚。及在许都,杨彪颇存注记。至於名贤君子,自永初以下阙续。魏黄初中,唯著《先贤表》,故《汉记》残缺,至晋无成。”
    关于《史通·古今正史篇》的记载,有以下几点值得讨论:
    第一,蔡邕等人所撰纪传的篇数。《后汉书·蔡邕传》云:“其撰集汉事,未见录以继后史。適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这里所述,显然比《史通》具体,我们知道了蔡邕所作的纪传有《灵帝纪》和列传四十二篇。帝纪一篇和列传四十二篇,蔡邕无疑是主要的执笔人,但不是唯一的执笔人。《史通》已有明确记载。然而据《后汉书·卢植传》云:植“拜议郎,与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是蔡邕的合作者除《史通》言及的马日磾、杨彪、卢植外,还有韩说。
    第二,蔡邕等人所续《东观汉记》散佚的时间。从《史通》的记载来看,蔡邕等人的续补之作散佚在“董卓作乱,大驾西迁”的过程中,时值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三月间。当时董卓挟献帝由洛阳迁都长安,焚烧宫室,驱徙吏民, 饥饿寇掠,积尸盈路,图籍亦大量失散。《意林》引《风俗通义》云:“董卓荡覆王室,天子西移,中外仓卒,所载书七十车,于道遇雨,分半投弃。卓又烧焫观阁,经籍尽作灰烬,所有馀者,或作囊帐,先王之道几湮灭矣。”(14)《隋书·牛弘传》载牛弘议亦云:“及孝献移都,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所收而西,裁七十馀乘,属西京大乱,一时燔荡。”蔡邕等人东观之作盖因此而亡失。但是,《后汉书·蔡邕传》却云邕所续《东观汉记》,“因李傕之乱,湮没多不存”。徵之史书,李傕之乱一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五月,《后汉书·献帝纪》载:是月,“董卓部曲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反,攻京师”。一在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三月,《献帝纪》载:是月丙寅,“李傕?{帝幸其营,焚宫室”。同年十一月又有李傕之乱,《献帝纪》载:是月庚午,“李傕、郭汜等追乘与,战于东涧,王师败绩,杀光禄勋邓泉、卫尉士孙瑞、廷尉宣播、大长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声校尉沮儁”。又《董卓传》载:李傕?、郭汜“共追乘与,大战于弘农东涧,(董)承、(杨)奉军败,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皆弃其妇女辎重,御物符策典籍,略无所遗。”《蔡邕传》所说的李傕之乱,是指哪一次,限于史料,今天已不能确考。同样,也是限于史料,在蔡邕等人所续《东观汉记》散佚时间这一问题上,《史通》与《后汉书·蔡邕传》两种不同说法孰是孰非,一时还难于断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