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胡适史学散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毛佩琦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毛佩琦,1943年生,196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198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明清史、中国文化史。著有《建文新政和永乐继统》、《明代的通海思潮》等论文。
    一从绩溪到哥伦比亚胡适,字适之,原名嗣穈、洪騂。安徽绩溪人。
    胡适十四岁①(光绪甲辰,1904年)以前,在家乡受过九年的教育。胡自称“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这训练无非是要他循了封建的纲常伦理“做一个完全的人”②。这期间他还经历了一个“从拜神到无神”的阶段。但他的“无神论”象他父亲的一样,“不曾受过近世自然科学的洗礼”,而是源于理学家的“格物穷理”,是儒家的“僧道无缘”,是范缜、司马光式的无神论。胡适在离开家乡之前,始终未受过当时风行的西学的影响。
    一九○四年春,胡适来到上海,先后在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中国新公学读书。这几个学校是在戊戌变法前到辛亥革命前进步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道路而建立的。胡适在此眼界大开。他的思想迅速发展、形成。他接触到许多“新书”:《明治维新三十年史》,《壬寅新民从报汇编》,“其中很多是梁启超先生一派人的著述”③,即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述。然而胡适受影响最大的却是严复所译的《天演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适”。
    在当时革命与改良的两股潮流中,胡适虽不反对革命,却更同情于改良。胡适说:“《新民说》诸篇给我们开辟了一个新世界,使我彻底相信中国之外还有很高等的民族,很高等的文化”。④因此,他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极度向往。这时他开始接触到西方现代的科学知识。
    一九○六年,胡适加入竞业会。学会的宗旨是:“对于社会,竞与改良;对于个人,竞自耀磨。”竞业学会创办了白话报纸《竞业旬报》。其宗旨是“振兴教育,提倡民主,改良社会,主张自治”。胡适称颂革命党人,憎恨清政府的残暴,但他自己却始终没有成为革命党。
    一九一○年,中国公学的民主试验失败,胡适的家道也已中落。在迷惘中,胡适几乎堕落下去。这时,他考取了第二批庚子赔款的留美官费生,怀着“立身重抖擞”⑤的愿望出国了。在美国,胡适接受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彻底洗礼,思想进一步成熟了。胡适在康奈尔大学首先学农科,以后改学哲学。尽管学农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但却使他接受了近代科学方法的锻炼,了解了什么是“实验室的方法。”胡适在美国曾参加过众多的学生组织和社会组织。他热衷于美国的民主政治,参加总统投票的模拟选举。他进一步研读达尔文的学说,“发愤尽读杜威先生的著作”。他自称,从此以后“实验主义成了我的生活和思想的一个向导,成了我自己的哲学基础。”⑥这时,他成了一个美国式的资本主义民主自由政治的积极拥护者。他欢呼中华民国的诞生,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反对尊崇孔教。他为中华民国辩护,忧虑国家的前途。然而他又提倡“不争主义”,企图以文化救国,教育救国。一九一七年,胡适以《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归国,开始了他的学术活动和政治生涯。
    胡适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旧过渡的大动荡时代。从他辛亥革命前两年赴美留学,此后经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是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失败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以至于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错综复杂的时代。
    胡适作为中国资产阶级在文化界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它象中国资产阶级一样,曾经有它朝气蓬勃的一面,又有其先天不足。随历史进程,它经历了一个由进步到没落、保守的变化。
    胡适受过中国儒家传统教育。但这时资产阶级革命学说盛行,儒家学说的传统地位已经发生了动摇,西方学说大量涌入,不加选择地杂陈于中国思想园地。胡适说,“我们中国到了这个古学昌明的时代,不但有古书可读,又恰当西洋学术思潮输入的时代,有西洋新旧学说可供我们的参考研究。我们今日的学术思想,有这两个大源头;一方面是汉学家留给我们的古书;一方面是西洋的新旧学说。”⑦胡适思想就是这两大源头汇合的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