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史学散论(5)
然而,胡适认为汉学家所使用的是“不自觉的(Unconcious)科学方法。”胡适所要求的是“用自觉的科学方法”并“加上许多防弊的法子。”(53)这“自觉的科学方法,”就是他所笃信的实验主义。他说: 实验主义自然也是一种主义。但实验主义只是一个方法,只是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他的方法是: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实证。一切主义,一切学理,都只是参考的材料,暗示的材料,特征的假设,绝不是天经地义的信。 他把“一切主义,一切学理”看成“待证的假设”,这就比囿于经学藩篱的清代学者们远远地前进了。 胡适说:“假设不大胆,不能有所发明;证据不充足,不能使人信仰”。(55)大胆假设所提倡的怀疑精神,使思想从前人的成说,从各种习惯势力中大大解放出来,去积极进取、追求、探索;小心求证,则要求人们不要相信没有证据的东西,摒弃那些盲目的不正确的东西,使怀疑和假设归于科学。因此,胡适认为“小心求证”比“大胆假设更重要。” 后来胡适又把这种“科学的方法”所应抱的态度称为“实验室的态度”:“思想和研究都要注重证据。”“无论是在科学上的小困难,或是人生上的大问题,都得要严格的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这就是科学的态度,也就是做学问的基本态度。” 他以自己的《红楼梦考证》诸篇为例,说他“处处想撇开一切先入的成见,处处有一个搜求证据的目的,处处重证据,让证据作向导,引我到相当的结论上去”。他又说“科学的精神在于寻求真理,科学的态度在于撇开成见,搁起感情,只认得事实,只跟着证据走。”“没有证据只可思不可断;证据不够只可假设不可武断;必须等到证实之后方才奉为定论”(58)胡适抱着这种态度考订曹雪芹的生年与卒年,经过七年时间,方才得着证实。这是十分严格,十分认真的治学态度。对于考据学,广义地说对于历史科学,这种态度是必须的。 胡适还提倡“方法的自觉”,即“自己批评自己,自己检讨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纠正自己的错误。”他说:“实验室的态度,是天天在那里严格的自己检讨自己,创造证据来检讨自己。”他还把做学问是否有成绩归结为是否养成了“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第一,勤。……傅斯年先生的两句口号:“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第二、谨。……不苟且,不了草,不拆烂污。 第三、和。是虚心,不武断,不固执成见,不动火气。……动了肝火是非就看不清楚。赫胥黎说:“科学好象教训我们:你最好站在事实面前象个小孩子一样,要愿意抛弃一切先入的成见。要谦虚的跟着事实走,不管它带你到什么危险的境地去。” 第四、缓。不要着急,不要轻易发表,不要轻易下结论;就是说:“凉凉去吧!搁一搁,歇一歇吧!……悬一两年都可以,……去找新材料。 胡适还说:“怀疑的态度是值得提倡的,但在证据不充分时肯缓判断(Suspension of judgement)的气度是更值得提倡的。” 在胡适的概念里,“实验主义”与实用主义是有区别的。他说:“李觏是一个实用主义家,他很光明昭著的提倡乐利主义……因为他注重在功利,故他大胆的提倡霸国与强国。”(61)他又称费经虞与费密父子为实用主义者。其理由是“注重实用是他的学说的特别色彩”。他们主张“修之有益于身,言之有益于人,行之有益于事,仕则有益于国,处则有益于家。”十分清楚,胡适所说的实用主义的核心是“用”;实验主义的重点则在于“验”,即用证据来说明某一学说、结论的是否正确。“步步有智慧的指导,步步有自动的实验。”(62)这样,我们便可以体会为什么胡适称自己的主义为“实验主义”,而不象有些人为之命名的“实用主义”了。胡适处处强调“小心求证”,强调验证自己的假设。长期以来,一些人说胡适主张“有用即是真理”,是不符合他的原意的。 相反,以讨论古史为例,胡适虽然承认它“很有影响于我国的人心和史学界”,即承认史学的社会价值,却反对在研究上的狭隘的功利主义:“我以为做学问不当先存个狭义的功利观念。”做学问的人“当存一个‘为真理而求真理’的态度。”研究学术史的人当用“为真理而求真理”的标准去批评各家的学术,而不要先存一个‘有用无用’的成见”。(63)这种所谓“纯学者”的态度,也足以证明他是不重视“实用”的。这种态度固然可以使研究人员从狭隘的功利观念中解放出来,但也有可能引导史学研究脱离实际的危险。 六使“经师”成为思想家,使“校史者”成为史学家后一项,胡适又称之为贯通。他说: 贯通是把每一部书的内容要旨融会贯串,寻出一个脉络条理,演成一家有头绪,有条理的学说。宋儒注重贯通,汉学家注重校勘训诂。但是宋儒不明校勘训诂之学,故流于空疏,流于臆说。清代的汉学家,最精校勘训诂,但多不肯做贯通的工夫,故流于支离破碎。 这是很有见地的意见。如何才能达到贯通的境地呢?他提出要有“比较参考”的材料。他以章太炎的研究为例说: 到章太炎方才于校勘训诂的诸子之外,别出一种有条理系统的诸子学。太炎的原道、原明、明见、原墨、讨孔、原法、齐物、论释,都属于贯通的一类。……今细看这三篇所以能如此精到,正因为太炎精佛学。先有佛家的因明学,心理学,纯哲学作为比较印证的材料,故能融会贯通,从墨翟、庄周、惠施、荀卿的学说里面,寻出一个条理系统。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