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荀子与史学批评(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赵俊 参加讨论

1.如何看待历史?鉴史有何价值?
    荀子曾描绘一种理想的人材标准,“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①要成为这种人材,就要对历史有充分的了解,要能身处当代而谈论远古,要能参验考察历来的治乱而通晓法度。
    《君道》篇也评说了一种有德有才的人,这种人才“生乎今世而志乎古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正因为其有志于了解古代治国之道,因而才最清楚先王为何成功,为何失败;知晓国家是否安全、危险,是否强大、弱小,像辨别黑白那容易。
    这说明知晓历史对于成就一个人才的重要。
    而知晓历史,全在于个人的努力了,“生于今而志乎古,则是其在我者也。”②
    荀子的学说是讲求如何治国的学说,因而他鉴史的重点也是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
    他极频繁地引证史实、古书,论证商汤、周武何以兴起,夏桀、殷纣何以灭亡。各篇均从不同角度总结出一条条具体经验。有的篇章更近于论史专文,如《正论》篇逐条列出世俗对历史若干重要事件的误解,如“主道利周”、“汤武篡权”、“治古无肉刑”、“汤武不能禁令”、“尧舜禅让”、“尧舜不能教化”等,依据史实和常理进行了批驳。《解蔽》篇举出前代君主被奸人欺骗之例,如:桀被妃子末喜和奸臣斯观蒙蔽,不信任谏臣关龙逢;纣被妃子妲己和奸臣飞廉蒙蔽,不信任忠臣微子启。接着,荀子指出前代大臣被自身的私欲所蒙蔽之例,还有诸子墨翟、宋钘、慎到、申不害、庄子等亦受自身片面认识蒙蔽之例。
    举出上述史例,意在说明人们应了解思想说法上容易出现的毛病。凿凿史实自然比空洞论证有说服力。
    2.鉴史的几种观念与方法
    (1)“法后王”
    荀子所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方位的大动荡时期,原有的等级制度、社会秩序日益破坏,而新的社会面貌究竟应是何样?各种看法争辩不休。
    对于当时普遍流行的上古理想社会的传说应该怎样认识?是否要恢复古代制度?这是当时
    的学者、思想家所要回答的问题。
    ----------------------------------------
    注释:
    ①《荀子·解蔽》。
    ②《荀子·天论》。
    ----------------------------------------
    荀子多次提到“法后王”的主张,表达出反对复古的进步观念。《非相》篇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圣王有百”,对于古代的那么多圣王之制,我们该效法谁呢?答案是:
    文久而息,节族久而绝,守法数之有司,极而褫。故曰: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
    这里阐明了为何“法后王”的理由:因为圣王之礼法制度时间久了就消失了,圣王所制乐的节奏时间久了就失传了,主管法制的部门也因时间久远废弛了。所以说,若想观察圣王治国方式,就应该观察那些看得见的东西,即后王的治国方式。后王是天下的君主,舍弃后王而称颂远古的君主,就像舍弃自己的君主去服务于别人的君主一样。因此说:若观察千年前的事情,那么就观察今日的事情;若想了解亿万事物,那么就仔细分析一二件事情。
    这里荀子主张“法后王”,主要理由是因为远古的圣王之事已说不清楚了,不如观察后王之行事来得真切。
    在《儒效》篇,荀子在谈到三种儒时,把是否“法后王”,作为区分儒之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尺。
    他批评“俗儒”只知粗略地效法先王,完全可能扰乱天下,不知晓效法后王而统一制度--“略法先王,而足乱世;”“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是俗儒者也。”
    那么“雅儒”呢,第一条标准就是“法后王,一制度。……是雅儒者也。”
    “大儒”的首要条件也是“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是大儒者也。”
    这种区别并非学术门派之争,并非只限于治学旨趣范畴,而是在实践中关乎国家命运。荀子认为,如果君王任用俗人,那么即使强大如万乘之国也会灭亡。如果任用俗儒,那么万乘之国勉强可以保存。如果任用雅儒,那么千乘之国就能得到安定。如果任用大儒,那么即使治理百里方圆的小国,三年之后也可以使天下统一,使诸侯为自己的臣下。如果大儒被万乘之国所用,就能采取措施使国家安定,成为天下宗主。
    可见,荀子不厚古薄今,不盲目效法先王,他主张的“法后王”,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