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何澹与南宋龙泉何氏家族(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邓小南 参加讨论

何执中致仕后,并未回家乡龙泉定居。但他自发迹后始终与宗族、乡郡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把女儿嫁给了早年对自己讲授启蒙的丽水乡先生梁佐的儿子梁固(37)。“龙泉巨刹”崇因荐福禅院,在崇宁四年(1105)被他“请为奉先之所”(38)。他“自以由攀附恩致位宰相,虽居富贵,未尝忘贫贱时。斥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39),积极促进当地宗族发展。提携地方势力、彰显地方影响,他也不遗余力。崇宁、大观之际,在处州道士吴应能的鼓动下,徽宗出内帑营缮龙泉奉灵宫,并赐额为“天宁万寿宫”。时任门下侍郎的何执中受命作《万寿宫记》,称其“穷极宏丽”,“为国家祈天永命之地,且以旌妙应先生吴应能施德济民之效也”。在热衷神异符瑞的那一年代中,龙泉奉灵宫地位的抬升,或许与身为宰执的何执中有关。作为处州龙泉人士,他在记文中特别说明“应能生长龙泉”,而“处州介闽浙之间,地灵境秀,洞天福地,封陲相望……仙风郁然,殊冠于一方”(40)。
    州城留槎阁侧畔的济川桥,原名清化桥,“济川”则得名于何执中。更名之事,应在何执中任宰相之后。而这一名称的选择,显然动了脑筋。所谓“济川”,意犹渡河,语出《尚书·说命上》:“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41)后即以“济川”比喻辅佐帝王。看来何执中并非低调之人,这种潜台词背后“衣锦还乡”的豪情,颇溢于言表。政和六年(1116)他以太傅致仕,在慕容彦逢代徽宗起草的《赐太傅何执中辞免恩命不允诏》中,说“卿以甘盘旧学,辅相朕躬;勋德兼隆,为时元老”(42)。他去世后,汪藻挽词开篇即称“两纪中天侍冕旒,甘盘仍作济川舟”(43),都是以殷高宗的师臣甘盘为比,称誉他的辅佐之功。
    北宋中后期,龙泉何氏在地方文化印记方面下过不少工夫。地方名胜“留槎阁”东坡墨迹的由来,无疑为何才翁一家赢得了门面;阁畔的桥梁又由何执中改换了名称,并经米芾题额。这样,在宋人眼中视为“长桥跨岸虹垂地,高阁凌空蜃吐楼”(44)的这一桥阁相映的难得景观,就都烙上了何氏的印记。宋人有作《留槎阁图》者,到南宋孝宗初年,执中从孙、身为吏部郎中的何偁,还在图后书写了跋语(45)。这一传统,被何氏后人继承。偁子何澹,庆元时官至执政,开禧乡居期间,适逢处州郡守王庭芝修葺丽水名胜应星楼,叶宗鲁为作记,澹则为之手书。
    何氏家族据称“自琬称于神宗,其一家宦达,为公卿大夫肩踵相接,始终十朝”(46)。但宋代龙泉真正兴盛起来的,并非何琬一支。何琬子孙散居在和州、无为军、严州等地(47),未在家乡充分发展。而何执中尽管在朝声名不佳,却实实在在带动龙泉何氏子嗣走出了山乡。他的子侄孙辈,几乎个个利用不同机缘出仕。其中的多数后来虽未返乡,但其中不少人与处州来往密切。像他的外孙梁汝嘉,素有能名,被周必大称为“国家之宝臣”(48),汝嘉在丽水的乡居邻近郡学,于是“捐地基以创斋庐”,乃至县学“绘像于学,春秋祀之”(49)。
    今见天顺谱中《清源何氏仕宦录》(50),录入“仕宦宋朝及膺封赠居栝苍者”139人,其中何执中的前辈7人,除何之奇“后子琬贵”外,其余6人都是因何执中而被封赠或得阶官。后辈出仕,更是多与执中带动有关。这一状况,很是刺激了他在处州的乡邻。祝穆《方舆胜览》卷九“灵溪”条说:
    其溪夹长洲为两派,里谶云:“沙洲到寺上,龙泉出宰相;沙洲到寺前,龙泉出状元。”后何执中拜相、刘知新释褐为首,盖符其谶云。(51)
    处州人季南寿也在其《留槎阁记》中说:
    当时指为沙堤之兆,意必有拜相者,载于里谣。未几,清源何太宰首叶是谶,为一时王公大人。厥后登宥庭联法从,影缨要津者相望。(52)
    何执中政和七年(1117)去世,葬仪隆重,汪藻有“千官祖奠城东陌,十里春风鼓吹忧”(53)之说。何执中逝后赠太师,追封清源郡王(54)。此后的龙泉何氏,便自称为“清源何氏”。所谓“科名奕叶,朱紫蝉联”(55),事实上也是从何执中开始。
    从何执中辈以下,龙泉何氏子嗣的名称才有了整齐的排行,宗谱中记载也比较清楚,很少再有如前几世常见的“失系”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宗族认同与凝聚意识的明朗化。对于宋代处州的何氏子孙来说,“宗族”的意义不仅是血缘亲属集团,而且是他们习熟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是他们晋身的出发点和途径;家族世代聚居的乡里(“家乡”),则是他们据守的港湾。
    何澹曾祖何执文,是何君平子,执中胞弟(56)。他生前未中科名,虽曾出仕,未至显宦。据宗谱,执中有子三人,即志同、志问、志尚;志问、志尚皆以承务郎而早世。执文有子五人,志修、志崈、志正、志应、志元。其中直接见于宋人记载的,至少有执中子志同和执文子志崈二人。据天顺谱所附《清源何氏登科录》(57)记载,在执中的八个子侄中,也只有他们二人曾中进士。志同字彦时,为元祐六年(1091)进士。徽宗“尊宠潜藩之旧”,泽及子嗣,志同因而得以“超进”(58)。北宋末年知顺昌府,战乱中拥兵先遁(59),溃围而出时忍痛将“一子二女弃而不顾”(60)。其后“首倡大义”,与赵子崧等人建盟勤王;高宗应天即位后,一度被任为知应天府,此后几经起伏,绍兴三年(1133)卒。他的妻子袁夫人,出自四明袁氏,是曾经知处州的袁毂之女;两家往来频繁。他们的长婿陈康伯,是南宋前期的著名宰相。
    何志崈字彦功,为政和二年(1112)进士(61)。何澹即志崈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