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年先生对胡思庸先生评价: “你的老师胡思庸同志为人治学,纯正严谨,可学的东西正复不少。” --引自刘大年《给郭双林的复函》,《刘大年来往书信选》(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456页。 龚书铎先生对胡思庸先生评价: “思庸经常说他很‘土’,其实并非如此。就我同他交往中得到的印象,感到他质朴、实在,从衣着到言论,都朴实无华。他没有自我炫耀,没有故作高深,没有咄咄逼人之气,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土’”。 “思庸谦虚、勤奋。他功底扎实,学识渊博,但总觉得自己不行,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在福州参加纪念林则徐学术讨论会时,开会之余,一有空隙,他就在房间里读书。全神贯注,划划圈圈,读得那样认真。他读的是理学家程颢、程颐的《二程集》。思庸的读书,给了我两点启示:一是做学问要力求有广博知识基础,不能局限于自己所研究的范围。思庸着重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但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同时力求具备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基础,以使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更有深度。二是认真读书,在读懂弄通的基础上去研究、分析,而不是满足于找资料,寻章摘句,为我所用。而这两点对青年史学工作者来说,很值得学习”。 --引自龚书铎《怀念思庸》,《求是室文集》(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版,第574-575页。 作者题记 先生逝世十周年时,笔者正在韩国某大学任客座教授。曾有《文不虚发有所不为――胡思庸先生逝世十周年祭》在当年《中州学刊》发表。又十年过去,吾年已七十,对先生的思念之情,愈加强烈。忝列门墙,从先生问学多年,仅得绪馀,有负恩师栽培。唯可告慰先师者,弟子一天不敢偷懒而已。值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之际,草成此文,寄托对先生的感恩之情及无限哀思,亦期待为现当代河南学术史留点可资参考的资料。本人不敢忤逆先生实事求是训导及其一贯作风,遵循“朴学”原则,说事而已,留待仁者、智者评判,亦期待我教过的和正在教的诸位学子,从胡先生为人为学之中,得到启迪和智慧。大师季羡林先生谈到回忆吴宓先生的文章时写到:“他的弟子和朋友对他有自己的一份怀念之情,自己的一份回忆。这些回忆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观察事物的角度和特点。但是又不可能完全不一样。因为回忆的毕竟是同一个人。”(《回忆吴宓先生》)下面所写的,就是我对胡思庸先生的回忆。其中或有不确、错漏之处,俟来日补订。在河南大学求学、工作期间,毛健予先生、荣铁生先生同为我导师,对我及吕美颐恩泽多多。郭人民先生、朱绍侯先生、林家坤先生等诸前辈及黄保信老师等诸师友,在业务和工作、生活上,对我和吕美颐关爱、提携有加,皆铭记在心,不敢忘恩负义,容另专文记述,谨在此说明。 目录 1.入学遇冷淡 2.“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3.“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4.先生穷追不舍,学生不敢贸然回答 5.第一次受到表扬 6.林言椒对我说先生“迂腐” 7.80分就是高分了 8.先生又表扬了我一次 9.天奖老师讲课不许笑 10.秘诀--先生教我怎样作做“综合性”的文献卡片 11.从尼采、叔本华到巴斯特 12.“永福有打碎酒的传统!” 13.盛夏中午亲赴学生宿舍指导 14.先生给我讲乾嘉学派 15.“多深的水养多大的鱼” 16.请专家为硕士论文英文提要把关 17.打印毕业论文,一个字也不许错! 18.从“必须留”到“一定放” 19.撰写《<川鼻草约>考略》时的几件事 20.先生为什么推掉一些书的编写任务 21.“自己给自己评奖成何体统!” 22.当“较真儿”已成习惯 23.你没仔细看书! 24.为购书事先生到学校澡堂子找我 25.先生书桌上的“警示牌” 26.“最高褒奖” 27.先生希望我读博士 28.先生对学生的两个不容忍 29.为萧致治先生新作写书评 30.讲魏源思想要读《二程遗书》 31. 关于一本书的点校(暂略去) 32.生活中的几件小事 33.先生研读《圣朝破邪集》 34.《鸦片战争的研究》(资料篇)与《杰士上书汇录》 35.“你如果专业耽误了,将来狗屁不是!” 36.院长周末坐火车回开封 37.院长支使不动宾馆服务员 38.上午课拖堂到下午两点 39.先生第三次表扬我:“你太聪明了!” 40.“追本溯源”的研究方法 41.给中国史学会的信 42.病榻上给学生讲胡适 43. 职称评定中的烦恼事(暂略去) 44.先生为我做的学术鉴定 45.“老夫聊发少年狂” 46.师恩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