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胡门问学记——胡思庸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祭(7)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郑永福 参加讨论

    

42.病榻上给学生讲胡适
    1993年。先生肺癌晚期,病情加重,住在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干部病房。我课程虽多,但一有空便去医院陪陪先生。大约距先生去逝前一个月左右,同门史建群(时任郑州大学历史系领导)找到我,说胡先生从医院打来电话,让我立即去一趟。我不知有何急事,火速前往。到了病房,先生让我坐下,然后给我训话:一,你以后先不要做女性史了。继续研究你的中国近代地方自治问题,要申报国家项目。二,以后要研究胡适。今天叫你来就是和你谈谈如何研究胡适,你记一下笔记。先生谈了胡适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他认为,从某些方面来说,胡适地位应该比鲁迅先生高----虽然先生十分敬佩鲁迅先生,但他说,研究是另一回事,不能全凭感情用事,要实事求是,当然,可以争论。接着,先生讲解了有关胡适研究的现状,告诉我有哪些著作和资料。让我先读出版不久新的胡适年谱,然后通读胡适文集,再后写出胡适研究学术综述。等等。知道先生来日无多,我强忍悲痛,边听边记,但实际上怎么也集中不了精力。身体到了这个份上了,先生关心的还是学术,惦记的还是他的学生。敬佩,感激,悲怆,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在我胸中燃烧!
    遵照先生指示,我后来以中国近代地方自治研究为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果获批准。但因用心不专,加之自知功力不逮,胡适研究的课题一直没有启动,辜负了先生的期望,这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
    43.评定职称中的苦恼(暂略去)
    44.先生为我做的学术鉴定
    1992年我申报正教授职称,按照郑州大学当时的规定,须由两位专家对我的学术成果做出鉴定。成果送给哪两位专家,专家意见如何,均对申报者严格保密。1993年,恩师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在殡仪馆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时任郑州大学历史系主任的戴可来教授对我说,省社科院院长胡思庸先生曾经给你做过学术鉴定,日后可以从系学术档案中抽出来送给你,留作纪念。大约过了一周,我从戴老师那里拿到了这份先生的手稿。展读之后,泣不成声。 先生对弟子要求甚严,极少当面表扬,此前我不清楚先生对我和吕美颐关于妇女史方面的研究做何评价。1980年代,我和吕美颐进入中国近代妇女史研究领域时及以后多年,我瞒着胡先生,吕美颐瞒着毛先生(系里安排她为毛先生学术助手,主攻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怕他们有意见----当然不可能完全瞞得住,只是双方都避而不谈此事。当首次看到先生对我们著述的鉴定意见时,感慨万千。谨将此文附后,一以追思先生,一以鞭策自己:
    “我读了《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一书的清样,作为该书的第一个读者,感到非常满意,非常欣慰,非常兴奋!可以负责地说:它比《中国妇女运动》写得更好,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此书将来可能走出国门,在国内外学术界造成相当的影响。
    “首先,从妇女运动的研究深入到妇女生活史的研究,在课题选择上是一次大飞跃,不但开辟了妇女问题研究的一片新领域,而且对一般的历史研究和社会学、文化学的研究都有启发和推动作用。
    “其次,这本书不仅涉及史学、妇女学,还涉及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法学、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等诸多学科,且涉及宗教、服饰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反映了作者宽阔的知识面和良好的学术造诣,也反映了作者艰苦的劳动和勇敢的攀登精神。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部著作扎实谨严,学风很好。时下有些出版物,功底不深,大话不少,玩弄名词概念,藉以吓人。而这部书却力戒空泛的议论,凭藉大量的可靠资料和确凿的证据作出相应的结论。其中如《天足篇》、《服饰篇》等,先对史料作了必要的辨析和考订,然后才对一些历史现象作出时间和空间的定位。又如《农妇篇》、《女工篇》等,对城乡劳动妇女的生活与劳动状况不仅作了一般的描述,不仅作了定性的研究,而且作了定量的研究。比如:农村妇女的结婚年龄、夫妻年龄的差数、农村婴儿死亡率及成活率、农妇的田间劳动、副业劳动在农村生产劳动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等等,都搜集到大量的调查资料,加以列表说明。又如各省城市女工人数、劳动时间、工资数量、当时的物价等等,也根据统计资料列表说明。对近代女工罢工斗争的状况,又制成一览表,使人一目了然。书中共有五十多个表,说明功夫之细,研究之深。可惜因印刷条件的限制,没有插图,再版时如能插图数十个,定能进一步提高学术价值。”
    胡思庸 1992年10月8日
    附先生手书原件扫描件:
    45.“老夫聊发少年狂”
    先生为人为学一向低调,就是在学生面前也是如此。诚如龚书译对胡先生的评价所说:“就我同他交往中得到的印象,感到他质朴、实在,从衣着到言论,都朴实无华。他没有自我炫耀,没有故作高深,没有咄咄逼人之气。”(《怀念思庸》)但偶有例外。一次向先生问学,当日先生颇高兴,于是谈起了诗歌。先生说,他年青时也喜欢写诗。在河南大学南迁苏州时,他写的诗歌,曾被学生游行队伍在苏州街头向民众朗诵,此情此景苏州当地报纸曾有报道。谈及此事先生颇有几分得意。接着先生对我说:你相信不,我现在仍然可以七步成诗!不知怎的,我头脑中突然冒出东坡先生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出现在我面前的先生的形象,俨然变成一位热血青年学子。平静了一会儿后,先生又对我说,好好学习吧。但再努力,你也成不了一个一流学者了。因为你耽误的时间太多了,你没读那么多的书!先生为了鼓励我读书,多次送书给我。其中有《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中国古代文论家评传》及12卷本《饮冰室合集》等。按:先生说我成不了一流学者,是在激励我,也实在是抬举了我。想我1963年上大学,两年后即赴山西长治县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6年返回学校文化大革命已经如火如荼。五年制大学实际学了两年。1968年12月底毕业到大庆油田,先当安装钳工,后当中学老师,教过政治、英语,甚至还短时教过物理和化学,就是和历史学不沾边。十年后才读研究生,已经35岁,一切从头学起。自知以我德我才,甭说一流、二流学者,入流也难以企及。但有严师督责,不敢不努力而已。
    46.师恩永存
    先生逝世一周年时,我随先生亲属到郑州市殡仪馆祭奠。我含泪给先生磕了三个头。先师已去,恩泽永存。在我的大学教书生涯中,凡有出点彩的地方,或是直接来自先生研究成果,或是由先生教诲启发所得。在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想到先生的为人为学,常常怀有一种敬畏感。我一介普通教员,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在我身上都会程度不同的存在。但这种对先生的敬畏感,使我在面对涉及个人名利等问题时,虽不免心有所动,终不敢造次。因为我有感觉,先生正在天上看着我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