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胡门问学记——胡思庸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祭(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郑永福 参加讨论

    

22.当“较真儿”已成习惯
    撰写硕士论文时,我曾引用英文版资料中杰佛逊的话。先生怕译文有误,也是让我将英文版书拿给他过目后,才放心。经先生反复训导,我也长记性了,在写关于严复天演论的文章时,我通过馆际交流从北图借来伦敦1948年版的赫胥黎文集,中英文本对照校读,多有创获。先生曾对我说,你上研究生三年,如果别的没有收获,但英语过关了,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可惜我天生愚钝,用心不专,英语始终没入门。先生做学问极较真儿。一次他写一篇论文时,怀疑马克思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词中译本翻译有误,于是他请教了河南大学外语系美国人吴雪莉教授那个词的英文涵义,又请教了河大俄国老太太(教授,我忘记其大名了)俄文涵义。还请教了北京某专家德文涵义。因原来先生想让我与其合撰,后因故我未参与,但这件事的经过我是清楚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较真儿”已经成为习惯的时候,你就会看到先生的另一面,本不必较真儿的小事他也不放过。如,他委托学生替他寄封信,要有前提,或他已经贴好了八分邮票(当时平信邮资),或他手头有八分零钱。他怕事后自己忘了,让学生出了八分钱。但先生有个习惯,即你将信寄出后必须给先生一个回话,何时寄出,投入哪里的邮筒。又比如学生给他或师母报销医药费之后向他汇报时,要精确到元角分,光说十几元多不行,说十几元几角多也不行,必须元、角、分说完整。否则他会不尽情理地说:你这么大人了,怎么连个数目字都说不清!此类事我和吕美颐亲身经历,印象极深。是先生以此教育我们什么都要认真吗?可能,但也未必,他就是这么个爱较真儿的人,成习惯了。
    23.你没仔细看书!
    1984年,中国近代史学界在山东威海召开甲午战争90年学术讨论会。先生向会议主持者戚其章先生写信推荐我参加。戚先生回信说,会议住的东山宾馆床位有限,难以安排您的学生与会,婉言拒绝。胡先生又去电话说,我的学生可以不住宾馆,只要能赴会,住外面招待所、小旅店均可。于是戚先生给我发了邀请信。我提交的论文是《甲午战争与严复》。在分组会上,我则主要谈了对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自救问题(时和章开沅、丁守和先生等在一个小组)。会后返开封向先生汇报。先生问:最近想点什么问题。答,在威海会上小组发言中谈了对戊戌变法性质问题的一些思考,认为那拉氏开始是支持至少是默许变法的。先生说,好。回去读王照《小航文存》,读《方家园纪事诗》(即《方家园杂咏记事》)。两周后,先生问,书看了吗?答:看过了。问:看出来王照的变法思路与康有为有什么不同吗?答:没看出来。先生很不满意,批评说:你没仔细看书!回去再看,仔细点,注意方家园纪事诗中的注释。次日遵循恩师指点,在《方家园杂咏记事》第三首诗记事中,果然有所发现。节录如下:“戊戌之变,外人或误为慈禧反对变法,其实慈禧但知权利,绝无政见,纯为家务之争。故以余个人之见,若奉之以主张变法之名,使得公然出头,则皇上之志可由屈而得申,久而顽固大臣皆无能为也。”“此策曾于余之第一奏摺显揭之,亦属向南海劝以此旨。而南海为张荫桓所蔽,紧执扶此抑彼之策,以那拉氏为万不可造就之物。”这条材料也成了我的一篇还算是有点影响的论文重要支撑史料之一。该论文即《资产阶级维新与地主阶级自救----关于戊戌维新性质的一点思考》,《人民日报》摘要介绍,获“卓达杯”特等奖。此处还想说明的是,一,先生读书极其仔细;二,先生或准备撰写《中国近代史新编》中的戊戌维新部分,曾经做了认真的准备。惜我只见过先生所列十数行的写作大纲手稿,至于先生还有哪些构想,有否具体撰写的手稿,就不得而知了。
    24.为购书事先生到学校澡堂子找我
    1983年春天某日,我正在河南大学的澡堂子洗澡,那时学校浴室真是个大澡堂子,突闻先生喊我的名字,我赤身裸体,不免一惊,何事让先生追到澡堂子来了?原来,河南大学历史系委派俩人去天津买书----是否先生主意我不得而知,也没有问过。已经定下有小泉同志,先生意思让我同小泉兄一起去,因带了不少现金俩人去好有个照应。次日便要出发,事情急迫,先生找不到我,后听说我在浴池洗澡,便一直追到了这里。我和小泉兄赴天津买书,收获不小。记得当时买书地点在天津市少年宫。该处存放不少线装书及旧版书,是文革期间收购废品收上来的,还是抄家抄来的不得而知。因当局急于将少年宫恢复为青少年活动场所,故大批量处理。我们得到消息已晚,否则真能淘到不少好书。书有的经过整理,有标价,有的成堆放着,得自己检点,且没有标价,现侃价。记得我们买的成套线装书有多种,如《皇朝经世文续编》,又有经世文二编、三编,有《周悫慎公全集》等,当时价格都不高。另外还买了一些我们认为有价值的单本书。记忆深刻的有1903年出版的吴汝伦《节本天演论》,有王锡彤《抑斋自述》中的《河朔前尘》、《浮生梦影》、《燕豫萍踪》三种等。后者经笔者四处搜罗,在李喜所兄、郑师渠兄及骆宝善先生帮助下,凑齐全部《抑斋自述》七种。与吕美颐一起点注后,搁置多年,2001年由河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在该书前言最后,我写下以下一段话:“1979年,本人从北师大历史系毕业11年后,赴河南大学历史系师从胡思庸先生研习中国近代史。而今,先生仙逝已七年有余。回忆起先生当年对弟子耳提面命之时的音容笑貌,想起先生生前对《抑斋自述》收集、点注、出版的关心,不禁怆然泪下!谨借此书出版之机,对恩师胡思庸先生表示深深的感谢以及无限怀念之情。”先生熟谙宋元明清以来河南学术史,闲聊中也多次和我谈起河南的理学传统(按:这也是我为什么将《二程与河南理学学统说略》列入《胡门问学记》之一的原因),两三次谈到过“筱汀先生”(王锡彤字筱汀)。又:收集《抑斋自述》自与小泉兄赴天津购书始,17年后值小泉兄在河南大学出版社主政(总编辑)该书才得已出版,期间故事不少,此处不便细说,谨此向小泉兄略表谢忱。
    25.先生书桌上的“警示牌”
    1952年至1953年,先生先后在《新史学通讯》上发表了《平英团--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运动第一幕》及《关天培与陈化成》两篇论文。这是他最早发表的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论文。文章反映了他的学术眼光,但也给他留下了几多遗憾。特别是后一篇文章,有明显的不该有的疏漏,这对胡思庸先生刺激很大。他用铅笔将有问题处一一划出、更正,并在多处写了自责、悔恨的警语。此后他常常把刊载这篇文章的杂志放在自己的书桌上,以警醒自己。这本杂志成了先生书桌上的“警示牌”,弟子在先生家中见到过多次。
    26.“最高褒奖”
    胡思庸先生治学严谨,主张文不虚发,加之有十年的时间主要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任院长,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发表的著述不算多。但学界同仁公认,他的文章是高质量的。一次,著名老一辈史学家荣孟源先生在其家中曾对我说:“胡思庸有几篇好文章”!当这话传到胡先生耳朵里时,他无比兴奋、欣慰,感到这是对他学术生涯的最高褒奖。他对学生说:“有的人一生可能‘著作等身’,并不见得能得到这样高的评价。对我来说,有这样的评价,知足了!” 我在北师大时的老师龚书铎先生1996年著文指出:“思庸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和研究数十年,对中国近代思想史造诣尤深。他的学术论文有多篇在发表时我读过,每次读后都得到益处,留下深刻印象。思庸不是多产作者,身后弟子们为他编的学术文集有30多万字,主要论文都收入了。但他可以说是厚积薄发,不轻易动笔,写必言之有物,严谨缜密,多有创见。评论学者的成就,关键不在论著数量多少,而在于其学术水平和价值。数量很多,但无所创获,甚而粗制滥造,并不值得称道”(见龚书铎《怀念思庸》,文载《求是室文集》)。
    27.先生希望我读博士
    

先生有个心愿,希望我研究生毕业后,攻读博士学位。1984年,先生郑重其事地把我叫到家中,对我说:学无止境,希望你有机会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上再上一个层次。今天找你来,是想看看你有否这个愿望。如果有,我可以给章开沅先生写封信,推荐你到他那里进一步深造。给你一周时间,想好了跟我汇报。离开胡先生家,我仅想了三天,便向先生汇报,我暂不想读博了。原因是当时吕美颐因过度劳累突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病情较重。两个孩子又小,家里实在脱不开。先生表示理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