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奕訢对翁同和的评价同徐桐等人的弹劾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满族权贵是想把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屡受外侮的责任全算到汉族大员头上,与满族亲贵无关,进而应夺取汉族大员的权力。 果然过了10天,一道调整人事的上谕下达了:荣禄着补授大学士,管理本由翁同和管理的户部事务,刚毅着调补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着崇礼补授。从上谕中可见,财权、军权都掌握在满族大臣手中,为翁同和开缺作好准备。过了4天,翁同和开缺了。翁同和留下来的空缺本来已由荣禄填补,但荣禄为了掩盖满人专权排斥汉人的事实,就向西太后建议调直隶总督王文韶来京入总署,他自己去担任更有实权的直隶总督。王文韶在各方面都无法同翁同和比,他调到中央来,只是满族大虑手中的摆设而已,而荣禄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就意味着满族亲贵实际控制北京中央和直隶地方大权,特别是兵权,使“已经有许多年没有满洲人担任过直隶总督之职”的局面改为了。(注:Despatc-hes from the US consuls in Tientsin 1868-1906,Vol.6,June 17,1896,Dec.13,1899,National Archives,Washington,1947.) 新调整的清政府内阁对外交涉时,在刚毅主持下强硬起来,当意大利来索取浙江为其势力范围时被拒绝了。荣禄不仅在甲午战后一直在变革,而且在天津任直隶总督时所进行的改革更是为人所称赞。(注:参见李毅:《荣禄与戊戌变法》,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7(2)。) 最后,本文引用文廷式对翁同和开缺的评述来做结束语:“戊戌四月,恭亲王薨。不逾月,而常熟开缺回籍。忠王平日亦不悦常熟,而比其薨逝,人尤危之。盖本朝厚待师臣,忠王未尝不体上意护持之也。然数年以来,失胶州,失旅顺,失长江之利,东三省隐与俄,广西、云南隐与法,江、浙属英,闽属倭,皆欺中国臣民而徇外国人之请。伊古以来,亡天下之魂,未有甚于今日!又行昭信股、西铺税、药牙税……削百姓,殆无生路。常熟任枢廷、译署,且兼户部,难逃天下后世之责矣。”(注:汪叔子编:《文廷式集》,761页,中华书局,199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