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登国八年所见的"白楼"与平城宫内的"白楼",是否为同一的延续关系? 王仲荦先生在其所著《北周地理志》一书中,详细征列了《寰宇记》及《南齐书》、《魏书》中的各种"白楼"资料后,作了一个判断:"按:魏世有二白楼:《太祖纪》登国八年春正月,南巡之白楼,时道武尚居河南宫,未都平城,此白楼盖不在平城。"[10]是认为登国八年南巡之"白楼"与后来平城宫之"白楼"不在一地。其实误矣,先生误将北魏太祖于登国八年春正月南巡的出发地定在了河南宫。 按,河南宫建于登国六年(391年)十二月,斯时太祖灭刘卫辰部落,尽收其"自河已南"之地。继之,"七年春正月,幸木根山,遂次黑盐池。飨宴群臣,觐诸国贡使。北之美水。三月甲子,宴群臣于水滨,还幸河南宫。……秋八月,行幸漠南,仍筑巡台"[11]。按,木根山在今宁夏银川东南,可见,拓跋珪在尽收刘卫辰所据河西之地后,自六年十二月至七年八月之前,始终活动于河西地区。但在七年八月行幸漠南之后,却无西返的迹象;而《太祖纪》登国七年载"是岁,皇子嗣生";再校之于《太宗纪》则云"登国七年生于云中宫",证明了太祖拓跋珪自登国七年八月至该年底,居止于云中宫(即盛乐宫)。所以,登国八年太祖南巡的出发地,是云中宫,而非河南宫;而太祖登国八年二月所幸之"羖羊原",即位于云中宫至平城途中之参合县境的蟠羊山或其附近一带。可见,登国八年之"白楼"实即北魏神瑞三年业经毁建之"白楼",两者均在一地。 其二,平城宫内的"白楼"是明元帝毁蓬台而建的吗? 据郦道元《水经注》载:"如浑水又南迳北宫下,旧宫人作薄所在。……南流迳蓬台西,魏神瑞三年,又毁建白楼。"[12]于是给人造成了明元帝是毁坏蓬台而作"白楼"的印象,而且至今也有人持如此看法[13]。其实,《水经注》中关于"白台"、"白楼"的这段记载文字,早已散佚、错简而被误编于其它篇目中,王国维等也已指出这段文字是在勘校时重新移入此处的[14]。移归此处无疑是正确的,但移归的文字章句的编序排列是否正确,是否还有遗漏,尚待检验。况且,明元帝神瑞三年四月,已改年号为泰常元年,可知毁建的时间应在该年(416年)四月之前;而蓬台之始建则又是改号后的事情,泰常元年"十一月甲戌,车驾还宫,筑蓬台于北苑"[15]。北苑即北宫,蓬台与白楼不在同一宫区内,更谈不上蓬台旋建即毁之事了。可见,《水经注》中这部分早已散窜而又移归的文字编排存在很大的问题。那么,"毁建"[16]又何所指呢?笔者认为,当是对太祖时期"白楼"的毁建。为什么呢?因为明元帝即位之后,为弘扬太祖的业绩而采取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目的在于推崇其父的文治武功。神瑞二年(415年)二月"甲辰,立太祖庙于白登之西",永兴五年(413年)七月"己巳,还幸薄山。帝登观太祖游幸刻石颂德之处,乃于其旁起石壇而荐飨焉"[17]。但核之于《魏书》,在孝文帝以前,北魏皇家宗庙有二,一是宫城之内的太庙,虽屡经诸帝改建,却直到孝文帝时始迁出宫城,《南齐书》"魏虏传"载"南门外立二土门,内立庙,开四门,各随方色,凡五庙,一世一间,瓦屋";另一种是散诸郊外的诸帝的祭庙。总体而言,其宗庙之制有内、外之分,宫城内既立集祀先帝的"太庙",也应有某位皇帝个人的"祭殿"一类的设施。而"白楼"即为太祖时期的行宫,所以,当定都平城后,必已保留下来。后经明元帝时的改建,使"白楼"也成为与白登山西之"太祖庙"有异曲同工之效的纪念、献享的场所。故而,当献文帝在宫廷斗争中败北后,"白楼"也成为他常常光顾"兴瞻游观"的地方。 于此,尚应指出的是:"白楼"作为北魏太祖的行宫,必是属于北方民族生活习俗的一种建置。但是,在太祖之后,经过历代皇帝频繁的改建,终于在不断汉化的过程中,被取掉了毳帐,"加观榭于其上",后又沦为戒定晨昏的"钟鼓楼"了。 同时应当指出,北魏初期"白楼"的基本形制,即土台的修整,是魏帝行宫卓放的基本特征。史称献文帝禅位于幼子后,便"徙御崇光宫,采椽不,土阶而已"[18]。这里的土阶,无疑是"土台"之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使行宫具备了"丹墀陛阶"的基本形状。而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也著录了许多魏帝行宫的卓放遗址,如卷三载,太武帝之"白道行宫"故址,"惟台殿而已";阴山之广德殿,则"惟童阜耳";卷十三载北魏太祖之"白狼堆行宫",亦卓于"阜上",且"庙楼榭基雉尚崇"。而南朝人沈约在《宋书·索虏传》中亦载,拓跋焘与刘宋激战瓜步之时,乃"遣凿瓜步山为盘道,于其顶设氈屋",而《魏书》中则称之为"起行宫于瓜步山"[19]。又,南齐使者萧琛等在平城西郊所见魏帝行宫,乃是"形制平圆"的毡帐[20];而郦道元所记"白道行宫"的台殿遗址,也是"圆角而不方"的近圆形。说明了圆形或近圆形的台殿,是北魏时毡殿式行宫的主要特点。近年发现的北魏白道行宫故址,与郦道元的记载也是相吻合的。行宫故址坐落在今呼和浩特市北的蜈蚣坝上,蜈蚣坝,即古之白道岭。整座遗址呈椭圆形,最大直径80米。而中央的"台殿"故址,被发现者称为"架帐之处",并介绍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