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唐肃宗时期中央政治的二元格局(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 任士英 参加讨论

三、二元格局下的肃宗朝政治
    肃宗时期最大的政治当首推平叛,平叛是其政治中毋庸置疑的头等大事。唐中央政治的二元格局,对肃宗朝政治产生了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肃宗平叛过程中,处处都打着这一政治格局的烙印。其中,处理永王璘事件和确定收复长安、洛阳为首要平叛目标至为显著。
    永王璘是奉玄宗诏、制任四镇(山南东、江南西、岭南、黔中)节度等诸使、江陵郡大都督的,他于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九月赴任江陵。此时肃宗即位业已两月,并获玄宗正式承认。但是,除见到高适(随玄宗入蜀)对此有过不同意见外,并未见有人对永王奉命出镇感到不妥,倒是不少人对此寄予了无限期望。李白《永王东巡歌》(录第五、十两首):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23)。就大致反映了这一趣向。
    从前引《命三王制》内容看,永王出镇后召募士将、补署官吏、积聚江淮财赋等(24),并不属擅权妄为,均符合玄宗诏制的授权规定。所以,时任庐陵郡司马的崔祐甫拒绝永王厚礼相邀,“人闻其事,为之惴栗”(25)。此说明永王有以号令江淮者,正在于他秉承了玄宗的旨意。正因如此,肃宗下诏令永王“归觐于蜀”,永王并“不从命”(26)。肃宗无奈,只得另制置淮南与淮南西道节度使并江南东道节度使加以防范,意存威摄。毕竟,永王节制四镇、封疆数千里,又得江淮财赋之用,对于尚在流亡之中致力平叛的肃宗不能不感到潜在的威胁。这年年底,永王叛乱,来年二月,旋即解决,事虽顺利,但也反映出玄宗的诏制仍具有法律效力,他“命诸子分总天下节制”(27),给肃宗平叛增加了额外负担,牵扯其相当的精力,并直接影响其施政方略。
    肃宗以收复两京为平叛中心来抓,也正是基于同样的原因。玄宗颁《命三王制》,以天下四分,诸子分总节制,李亨被安置在沙塞空虚之地且位当平叛前沿。他若不能先收复两京,则对其地位的巩固将大遭不利,届时若永王辈“扫清江汉”,更“救河南”,捷足先登,谁主唐鼎,恐得另见分晓。关于这一点,王夫之看得很清楚,他说:“肃宗若无疾复西京之大勋,孤处西隅,与天下悬隔,海岱、江淮、荆楚、三巴分峙而起,高材捷足,先收平贼之功,区区适长之名,未足以弹压天下也。唯恐功不速收,而日暮倒行,屈媚回纥,纵其蹂践,但使奏效崇朝,奚遑他恤哉!”(28)这期间,谋臣李泌根据平叛形势制定了一个分路出击,各个击破,以逸待劳,先取贼巢范阳,再取两京,最终全歼叛军的作战方案,肃宗极表欣赏,却无法依计而行。尤其在河西、陇右、安西、西域大军汇集,又得江淮庸调之资的情况下,肃宗觉得“当乘兵锋擣其腹心,而更引兵东北数千里,先取范阳,不亦迂乎?”李泌再三相劝并陈说利害,肃宗方吐露真情:“朕切于晨昏之恋(胡注:言急于复两京、迎上皇),不能待此,决矣。”(29)所谓“急于复两京,迎上皇”,正是不能驱兵千里攻范阳而后收取成功也。玄宗《令肃宗即位诏》将其放弃权力的时间限定在克复西京后,正是我们破解肃宗确定先取两京之平叛目标的枢机。不言而喻,收复京师,乃是肃宗在二元格局中稳固既得地位最简捷的途径。从郭子仪率兵进攻长安之际向肃宗所表“此行不捷,臣必死之”(30)的决心,足可体味出肃宗在收复长安一事上急不可待的心情;长安收复后,肃宗言于郭子仪“吾之家国,由卿再造”之“再造”(31),亦可透出此中隐衷。究其缘由,舍弃二元格局之作祟,殆无余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