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唐肃宗时期中央政治的二元格局(9)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 任士英 参加讨论

自唐肃宗即位灵武,唐朝中央政府就在事实上存在两个政治中心。入蜀后的玄宗承认灵武即位,并没有放弃手中的权力,在为肃宗所行追认式的册礼时,巧做安排,又颁《令肃宗即位诏》,以法令的形式把自己的权力固定、延续下来,形成与肃宗各掌政柄的中央政治的二元格局,传统观点以为玄宗自称太上皇即成为政治傀儡,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双方均以平叛为首要任务,并在这一点上互有妥协,暂时相容共存。这是安史之乱中特殊的社会政治形势下形成的特殊政治局面。
    这一政治格局给肃宗朝政治特别是平叛方略产生了深刻影响,肃宗以收复两京为首要目标而不能从李泌之计先取范阳,其意要在迫不及待地入居帝京,以平叛稳固既得的皇位。再者,因皇权运行的一般法则,肃宗与玄宗之间难免产生诸多不协与冲突,这使肃宗在致力平叛同时,不得不设法处理、协调与成都方面的种种关系,永王璘事件与宰相人选的更换,都是实证。这势必牵制肃宗相当的精力而无法心无旁鹜致力平叛,诚如他临终遗诏中所感叹“南奉圣皇,北集戎事”(55),终因心力交瘁未能亲见安史余孽之荡平。所以说,二元格局对唐平叛战争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大程度上,它成为迟缓平叛战争进程的重要因素。
    另外,肃宗时期在此政局下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对代宗朝及唐后期政治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如对拥兵将领的姑息而导致的藩镇林立以致出现的藩镇割据局面,对宦官刑余之人的亲重而导致的宦寺势力的膨胀以致出现的宦官专权局面,素为史家论证唐朝中衰的两大界标。这就是说,肃宗时期中央政治的二元格局对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进程也产生过巨大影响。经此巨变,皇权在运作过程中也发生了若干显著变化,唐代皇帝制度也出现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新内容。陈寅恪先生在论及肃宗即位一事时说:“不仅别开唐代内禅之又一新局,而李辅国因是为拥戴之元勋,遂特创后来阉寺拥戴或废黜储君之先例。”(56)上述的一些新内容,或正可为寅恪先生所谓“新局”之“新”作一小小的注脚吧!
    注释:
    ①《通鉴》卷二一八,至德元载七月。
    ②《全唐文》卷三九四,令狐峘《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墓志铭》。
    ③(15)(16)《旧唐书》卷一○《肃宗纪》。
    ④《新唐书》卷一四二《李麟传》。
    ⑤《唐大诏令集》卷三六,贾至《命三王制》。
    ⑥《唐大诏令集》卷七九《銮驾到蜀大赦制》。
    ⑦《旧唐书》卷九《玄宗纪下》。
    ⑧(49)(52)(54)《高力士外传》,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开元天宝遗事十种》本。
    ⑨《唐大诏令集》卷三○《明皇令肃宗即位诏》。《册府元龟》卷一一《帝王部》载此诏略节文,时间作“八月丁亥(初六)”,恐系丁酉之误。
    ⑩《唐大诏令集》卷一,《文苑英华》卷四四二。按《全唐文》卷三六七及《文苑英华》题撰者“贾至”,《唐大诏令集》无。《全唐文》载册文曰“维天宝十五载岁次景(庚)申八月癸未朔十八日己亥”,与两书迥异,未知何据?冈野诚《论唐玄宗奔蜀之途径》(《第二届国际唐代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文津出版社)文称《全唐文》中日期为“七月十二日”,不知另有所本还是别出有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