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从《令梅治状》看康熙年间的县政(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集刊》 柏桦 参加讨论

《请免覆追运彝脚价详文(康熙十六年十二月)》:彝米运送是各县均出,黄梅县在康熙十五年得前巡抚派及其他县带运,现在新任巡抚来追比这些脚价。既然已免,现又追回,当然有所为难,李成林在详文中大诉其苦,诉苦而不追比,则是地方官失职,李成林是不会担此责任,故讲自己曾经追比,但因“民闻令辄骇,欲弃家潜逃者有之,欲投河自尽者有之。其已死已亡者既已无凭追比,现在追比者又欲旋至死亡,将来情状,宁忍多言!”自己是在榨骨吸髓也赔偿不起,百姓又死不肯吐的情况下才“不避斧钺,披沥上陈”。
    《请发还各县协济马匹详文(康熙十六年八月)》:输送军需,应付大差,当然需要马匹。黄梅县前因马匹不足,蒙上宪调济,调三县马来助,现在李成林要把这些马发还,这是什么原因呢?李成林讲有种种不便,略陈其大者有四:一是各县送来的马多系疲病,给全料而不能当全马用;二是各县送来的工料与本县所支出的工料不符,本县不能暗代赔补;三是人夫马匹工料要按日支付,本县无仓,要到府仓去领,往返费时,又不能挪移;四是马应军务倒毙很多,解验马皮,十未准三,本县不胜其赔补。李成林把这种协济中的弊端揭示出来,他所希望的是暂时协济而不承担赔累的责任。
    《再请协济详文(康熙十六年十二月)》:李成林上任以来,可谓遇上多事之秋,兵荒马乱,在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曾经详文上宪协济,督抚部院也批行,檄文黄州府属八州县派协。申请协济本是相当难的问题,这次再请协济则更难,如无特殊情况和充分的理由,定会痛遭申斥。李成林深明此理,其开明宗意地讲:“卑职节年办过军需,实实有案可查,而酌拨协济又有实实有例可援。”说明自己不是无理无据地再度申请协济。虽然如此,不得不婉转一些,故此,李成林不厌其烦地陈述自己三年来所遇的各种难事,除请再协济之外,且援引江陵县大兵渡江,动用银两由各县公派之例,认为黄梅比江陵更惨苦,所以援例泣陈。
    《请邻邑印官输送御马详文(康熙十七年闰三月)》:按照御马输送规定:马匹跏跛病瘦者,责令公同赔补。在这种情况下,地处三省交界的黄梅县则倍感惨苦。李成林认为惨苦可以不论,但忧患不能不上达于宪台,故上详文陈四大患二隐忧。其一大患:接送御马忙碌不堪,没有时间催比钱粮,将来迟误势所不免;二大患:阖城文武正佐都去递送御马,县城但生不测,咎将谁归?三大患:御马倒毙,只有暂用驿马顶替,而驿马不足则难以应大差,乃致殆误军机。四大患:民夫数千以应差,饥不得食,劳不得息,农桑俱废,势必逃亡,民亡则国将失所恃之根本。一隐忧:黄梅地处三省交界,为病瘦之马而再三大破情面,致失邻封之好。二隐忧:钱谷刑名之事,关乎考绩,印官送御马,连月不理案牍,则会殆误考成。有此忧患,则希望上宪改以分派各州县印官轮替接送,赔补之事也由当事印官各自报销。
    《请协济人夫详文(康熙十七年三月)》:接送御马是紧急事务,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黄梅县额设排夫百名,应此急务,势必不敌。经李成林计算,御马经县要走190里路,约需人夫2000余名,其人夫不足,要本县自行雇募,不但官不堪重累,亦要妨害农事。故此,李成林详文请调邻县人夫到本县协力接送。
    《三覆驳追夫船银两详文》:李成林两次详文申请免追前所支夫船银两,均遭上宪驳回,之所以敢三上者,一是因动用正赋而赔垫力所不能,二是在同样情况下,江陵县的亏空是各府公捐。正赋动用一万三千有奇,即便榨骨吸髓也难赔补。江陵县又有例可循,看上宪如何处置。
    《再覆请免修理汉仓》:汉阳仓是黄梅县漕粮的中转仓,因黄梅县的漕粮准折银,久而不用以致朽坏,上宪饬令设法修复,李成林因修仓费用太多,曾详文申请免修,未得上宪批准,此乃再请。李成林认为:既然漕粮准折,远在七百里之处的省城汉阳仓就没有必要再修。
    《请免杂派军需详文(康熙十七年正月)》:平定三藩是当时大事,军需供应谁人敢有所殆误,而各种杂派亦是在所难免,为此而上详文,实是一件颇费心思之事,故此详文写的较长,措词也比较婉转。其开明宗义地讲自己不敢有误军供,但有急难,而惨苦之状又非同一般,而自己“以一官当四面之应付”,御马到临,人夫牛驴不计其数;此外“洪水为灾,备船以渡王师;驿路崩溃,出谷米以易沙土”;“一切无名之费,又用如泥沙而无可告诉”。赔累之事权不敢上诉,自己纵有肝脑涂地之忧,也不敢推诿卸责。然而,黄梅百姓难生,潜逃之念常在。在“官固不能挫骨而赔,民亦不能分身以应”的情况下,肯请上宪免去黄梅县一切杂派。
    由上可见,李成林所撰的详文,大都是得到上宪批准的,在选的过程中,虽未加任何按语,但从申详的内容来看,其对自己在任的政绩是相当满意的,因详文中不止一次地讲述自己如何劳苦,赔累又如何多。尤其是在康熙十六年以后,他上的详文在婉转中总带有些让人看了生怜而又软中带硬口气,显出老知县的油滑和老成。当然,这些都是在官场上磨炼出来的,也与封建政治息息相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