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为备战服务的战前纳粹外交(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暨南学报(哲社版)》 周希奋 参加讨论

这种情况说明对纳粹德国的兴起,意大利是不放心的。尤其是1934年7月,希特勒过早地在奥地利制造了一次未遂的政变,墨索里尼断然派出4师意大利军队出现于勃仑纳山口,迫使希特勒缩手,更暴露了这两个独裁者之间的不和(在这之前一个月,6月,希特勒曾访问威尼斯, 目的想缓和他与墨索里尼在奥地利问题上的紧张关系,但没有成功)。
    1935年3月,希特勒搞了一次所谓“星期六惊人之举”,宣布重新实行征兵制,公开违反凡尔赛条约军备限制。意大利又于4月和英国、法国一起在斯特莱沙会商对策,谴责了德国的行动,重申对奥地利独立和洛加诺公约的支持,构成了针对德国的所谓“斯特莱沙阵线。”
    所以,在纳粹政权的初期,希特勒想和意大利结盟的计划不但没有取得进展,而且双方的距离还相当远,甚至有时还很对立。
    然而,希特勒利用了两个时机,完全扭转了德意关系。
    首先,是1935年意大利在东非发动了战争,侵略了埃塞俄比亚。英法及其操纵下的国际联盟,虽然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但为了维持表面上的威信,国联还是通过了谴责意大利侵略、实施经济制裁的决议。经济制裁推行得三心二意,效果甚微,石油制裁的想法虽然使墨索里尼心惊胆战,但却不敢实施。墨索里尼曾在1938年慕尼黑会议开会前夕,向希特勒透露过当时的心情,他说:“如果国联听从艾登对阿比西尼亚争端的意见,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上去,我就不得不在一周中从阿比西尼亚撤退,这对我来说,将会是一个无比的灾祸!”(13)因此,形式上的经济制裁不但阻止不住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反而损害了意大利和英法之间的关系,使即使像斯特莱沙那样脆弱的反德联合阵线再也建立不起来。在国际上同声一致地谴责意大利公开的侵略行径时,唯一不谴责意大利的是德国,而且德国还成为意大利煤炭的主要供应者,这给墨索里尼很大的支持,使他觉得任何对现有世界秩序的挑战,只有在德国才能找到友谊和支持。这是促使墨索里尼倒向希特勒的怀抱的决定性的一步。
    其次,是充分利用了西班牙战争。在埃塞俄比亚战争结束后,英法都急于修复和意大利的友谊。1936年7月,身为英国财政大臣的内维尔·张伯伦就叫嚷“继续制裁是绝顶疯狂的事”。(14)要求立即结束制裁,与意大利和好。随着国联对意大利撤销制裁,各国都争先跟着撤销对意大利的制裁,于是,意大利又成为双方都在争取的对象。1936年德意的联合干涉西班牙战争,在希特勒方面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动机,但其中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尽量延长战争,保持意大利和英法的敌对,断绝它们重修旧好之路,使意大利决定性地倒向德国一边,巩固他和墨索里尼之间尚未十分牢靠的友谊。希特勒在1937年11月5日和他的将领们及外交部长叙述了他的想法,他说:“从德国的观点来说,佛朗哥获得百分之百的胜利并不是值得想望的。我们倒是愿意战争继续下去,保持地中海的紧张局势。”(15)
    经过了这两件事,德意两国终于走在一起,1936年10月24日,意外交部长齐亚诺和德国外交部长牛赖特在柏林签订了秘密协定,规定了两国在外交方面的共同政策,在多瑙河和巴尔干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希特勒终于寻求到盟友了。在齐亚诺这次的访德,希特勒不惜对墨索里尼大唱赞歌,说墨索里尼是“世界第一流的政治家,谁都远远比不上他”,说“意大利和德国一起,不仅可以征服‘布尔什维主义’,而且可以征服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希特勒认为“对于联合起来的意大利和德国,英国终将不得不迁就,否则,这两个国家采取一致行动,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它。”(16)
    德意的合作使希特勒完成了一大心愿,与此同时,里宾特洛甫又和日本驻柏林武官武者小路进行了另一联系,11月25日,两国缔结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这个协定,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这样,三个法西斯国家在发动重分世界的路上走在一起了。希特勒走了“寻求战友”的重要的一步。
    对于希特勒来说,意大利虽然是应该拉过来的盟友,但不管从哪一方面说,意大利的重要性都不如英国,他苦心追求的是要和英国结盟。早在《我的奋斗》中他就写道:“阿尔卑士山南面坚强的人是德国对外努力的天然盟友,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取得和英国结盟,它是最有价值的同盟者。”(17)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之所以失败,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结盟政策的失误,它“同腐化堕落的哈布斯堡王室以及不可信任的意大利人结盟,而不同英国结盟的‘为害极大的德国结盟政策’”。认为德皇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与英国为敌和妄想在海军力量方面同英国竞争”。(18)
    英国是凡尔赛体系最主要的国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对于一心想废除凡尔赛条约、重划世界版图的希特勒来说,无疑是主要的敌手。希特勒之所以想化敌为友、拉拢英国和英国结盟的想法,其中除了有种族主义的因素(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日耳曼族的一支),主要还是从策略考虑:首先希特勒对外扩张的路线是先向东方,在东欧获得生存空间,消灭苏联,建立欧洲大陆霸权,作为他争夺世界霸权的第一步。它在开头的大陆扩张路线和殖民帝国的英国不会有直接的冲突,也无需在海军方面与英国争雄,所以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力争英国不加干预,最好是结盟;其次,要达到上述夺取欧洲霸权的目标,还必须先“与法国算总帐”,如果能达到先把英国、意大利拉在自己一边的目的,就能使法国四面受敌,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再次,如果主要国家英国被分化争取过来,凡尔赛体系当然也就随之瓦解。所以希特勒在上台初期的外交中,争取英国的友好和支持,力争结盟,始终占着重要的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