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完整的海防战略思想,则是他自己所说的“内守既固,乃御外攻”(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 第18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第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 页;卷2,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 第34页;卷2,第17页。)。“固内守”,即守海口、守内河, 诱敌深入而歼之。“御外攻”,即设厂局、制船炮,组建一支拥有战舰100艘、 火轮船10艘、官兵3万,“可以驶楼船于海外, 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第18 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 第11页;卷1,第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 ,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第34页;卷2,第17页。)的水军,以便与“内守”相辅相成。 他用问答的形式写道:“问:子于议守篇,专守内河、守近岸,使夷船夷炮失其所长……则又何艘械之足学,而厂局之足设耶?曰:夷兵之横行大洋者,其正也,登岸及入内河者,其偶也。夷性诡而多疑,使我岸兵有备而彼不登岸,则若之何?内河有备而彼不入内河,则若之何?”(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第18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第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第34页;卷2,第17页。)他进而阐述了建立强大水军和进行海战的必要性:一是外国的鸦片趸船泊于外洋,无战舰何以攻之?二是将敌舰诱入宽阔的内河,最多只能歼其三分之一,其大部窜出之舰,仍须用战舰追剿。三是敌舰知我内河有备,专在沿海骚扰,而我没有战舰,单靠行动缓慢的步兵应战,“安能处处得人,时时设备”。四是鸦片战争中英舰闯入内河者只是少数,多数仍寄椗大洋,“即使歼其内河诸舰,而奇功不可屡邀,狡夷亦不肯再误。且夷贪恋中国市埠之利,亦断不肯即如安南、日本之绝交不往,此后非海战不可矣”(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第18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第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第34页;卷2,第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