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林则徐、魏源的军事思想(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军事历史研究》 施渡桥 参加讨论

(五)依靠民众,实行军民结合、奇正并用的战法林则徐到广州不久,便敏锐地觉察到广东沿海民众对英国侵略者满怀义愤,具有很高的抗战积极性,“不但正士端人,衔之刺骨,即渔舟村店亦俱恨其强梁,必能自保身家,团练抵御。”(注:《林则徐集·奏稿》第601页、 第676-677页、第884-885页、第676页、第677页、第762页、第698页、第809页、第885页、第415页、第779页、第1059页、第466页、第678页。)由于他意识到“民心可用”、“民力可恃”,因而大胆地动员民众参加抗英斗争,并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号召民众群相集议,购买武器,聚合丁壮,团练自卫;英船进入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并对杀敌有功者给予重赏。二是雇募壮勇,或协防海口炮台、隘口,或驾船袭击敌舰。这两种方式,对于加强广州沿海防务,打击英军嚣张气焰,起了积极作用。
    魏源称沿海民众为“义民”、“义勇”,并用“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注:《魏源集》第177页、第806页。)的诗句,赞扬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他还用广州民众捐战船、斩敌酋,台湾民众擒英兵,南澳民众烧英船等具体事例,驳斥琦善、奕山之流污蔑广大民众为“顽民”、“汉奸”,进而提出“防民甚于防寇”的无耻谰言。他的“调客兵不如练士兵”,就地招募渔民、疍户组建海防部队的主张,就是建立在相信和依靠民众这一思想基础之上的。
    林则徐不但强调依靠民众抗战,还主张实行军民结合、奇正并用的灵活战法。他对清军将帅在抗英作战中指挥笨拙,只用正兵御敌,不善出奇制胜,颇有感触。他在致友人书中指出,自战争爆发以来,“徒将各队聚集一处,无所谓明诱暗袭诸法,犹之拙手作文,绝无开合顿挫,则一览而尽耳。”他特别强调:“兵气既挫之后,若不求出奇制胜之方,恐难得手。”(注:杨国桢编:《林则徐书简》第173页、第193页、第193页、第193页、第171页、第181页、第293页、第194页。)他在广州时,一方面“坚垒固军”、“以守为战”;一方面与关天培招募渔民、疍户,配备火攻船只,由弁兵带领,夜袭英船及接济英船的“匪船”,一度使英船不敢在湾内停留,只能在洋面漂泊,开创了海上游击战的先例,证明了军民结合的威力和奇正并用作战思想的正确性。魏源的引诱敌舰深入内河而击之,也体现了“明诱暗袭”、军民结合、奇正并用的作战思想。
    林、魏继承了发扬了“民唯邦本”的传统思想,主张动员和组织民众用灵活战法坚持抗战,林则徐甚至提出“今之所恃,惟此一端”(注:杨国桢编:《林则徐书简》第173页、第193页、第193页、第193页、第171页、第181页、第293页、第194页。),这是他们的思想高于同时代一般士大夫的可贵之处,与极端仇视民众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不能因此就认为他们已经站到了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只能说在反侵略这一点上与广大民众有共同的愿望,能够采取一致的行动。他们把组织民众抗战竟说成是“以毒攻毒”,这就充分暴露了地主阶级的偏见。
    (六)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注意塞防建设林则徐在广州通过研究“夷情”,就已略知沙俄觊觎中国的野心。所以当地被流放新疆伊犁时,虽然心情沉重,但仍然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表示愿当一名“荷戈西戍之老兵”。1842年12月到达流放地伊犁惠远城后,便搜集清代经营管理新疆的各种资料,研究备边御敌方略,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了兴修水利、屯田实边的建议。1843年秋至1844年夏,他协助布彦泰办理阿齐乌苏废地的开垦,并捐资承修龙口水渠工程。1845年,奉命与原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全庆查勘南疆新垦地亩。他不顾体弱多病,风雪严寒,历勘了南疆八城,又转赴吐鲁番、哈密一带,仆仆风尘,行程2万里, 在查勘过程中,他推广坎儿井和纺车,并把垦地分给维吾尔等族农民耕种。他还建议将屯兵制改为由当地驻军分期分批轮流进行耕种和训练的“操防制”。林则徐不仅躬行实践,而且呼吁驻疆官兵关心塞防建设。当他的朋友开明阿就任喀什噶尔领队大臣时,便在临别赠诗中,提醒开明阿不要为“三载无边烽,华夷悉安堵”的表面太平景象所迷惑,而应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好边陲的战备工作,以期“将士坚一心,讵不扬我武”,“静以绥中原,动以御外侮”(注:林则徐:《云左山房诗钞》卷7。)。
    1849年,林则徐于云贵总督任上因病奏请开缺,于次年回到家乡福州。他身居东南沿海,心系西北边陲。根据他在新疆的所见所闻,以及自1848年以来沙俄多次胁迫清政府开放伊犁、塔城为通商口岸等动向,于1850年秋发出了“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注:赵尔巽等撰:《清史稿》总第11494页。)的预言。此后, 沙俄蚕食鲸吞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的事实,完全印证了林则徐的远见卓识。
    魏源对塞防也相当重视。早在1822-1823年,他就研究西北的地理和边疆防务,著有《西北边域考》、《答友人问西北边域书》等著作。此后,在《圣武记》和《海国图志》中,揭露了俄罗斯兼并西北,英吉利蚕食东南的侵略扩张野心。他主张允许内地居民迁徙至边疆定居,发展生产,充实边储;动员京城中不工、不农、不商、不兵的旗人返回原籍,屯垦戍边,自食其力,参加边疆建设。他认为沿边省份开发矿藏,“不唯利足以实边储,且力足以捍外侮”(注:魏源:《圣武记》第544页、第556页。),反映了工业实边的思想。
    以上事实表明,林、魏不但是近代中国海防论的先驱者,而且是塞防论的先驱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