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三个方面,是林、魏的先进军事思想未能在国内受到重视和及时、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鸦片战争以后,从清朝最高统治者以至大多数士大夫,依然“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6页。), 不能正视因落后而挨打的现实,缺乏日本朝野那种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和弃旧图新的精神,在这种凝固僵化的氛围中,林、魏充满变革精神的先进军事思想遭到冷遇以至反对,是不足为怪的。正是这种历史积淀的对“天朝上国”盲目自信的思维定势,丧失了用林、魏等人先进的军事思想指导军事实践,改变中国军事落后面貌的宝贵时间,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再次遭到惨败。 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一切适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先进思想,即使一时受到冷遇以至诋毁,最终总会被人们认识和接受,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林、魏的军事思想也不例外。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首领奕訢、文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所提倡和推行的“自强”活动,实际上是林、魏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左宗棠在为重印之《海国图志》所作的序言中,公开声称:“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其长亦差与西人等……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注:《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岳麓书社版,第257页。 )事实上,洋务派首领们从19世纪60年代起,关于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用洋枪洋炮装备清军和聘洋人进行西式操练,组建近代海军和加强海边防建设的思想和实践,都可以从林、魏的论述中找到它们之间的承启关系。由此可见,林、魏的军事思想在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体系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创榛辟莽、前驱先路的作用,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