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主义》“第一讲”里,他说:“中国人最崇拜的是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没有国族主义(即孙中山说的民族主义——引注)。外国旁观的人说中国人是一片散沙,这个原因是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因为一般人民只有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没有国族主义。”(注:《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 页,第7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这样看来,孙中山对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并非不知。但是,为了解释外国人关于中国人“一片散沙”的说法,便强调中国人历来就有很强的家族观念,缺乏国族(国家)观念。孙中山在这里,并没有进一步说明为什么只有“家族主义”、“宗族主义”而没有“国族主义”。也就是说,他没有重复在《民权初步》中坚持的观点,而是转而去说明,为了消除中国人“一片散沙”的状态,应该从巩固家族出发,逐步发展到宗族,“这种组织一级一级的放大,有条不紊,大小结构的关系当中是很实在的;如果用宗族为单位,改良当中的组织,再联合成国族,比较外国用个人为单位当然容易 联络得多。”(注:《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 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 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 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 ,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这就等于说,如果把中国人固有的家庭和家族观念贯 彻好,中华民族的国家观念就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当中国的国家观念树立起来了, 中国人“一片散沙”的落后状况就终结了,中国人的组织程度也就加强了。至于为何中 国人是“一片散沙”,显然不是由于“异族之专制”的结果。因此,不用颠覆满清专制 统治就可以结束“一片散沙”的状况。孙中山自己就说过:“常人有言,中国四万万人 实等于一片散沙,今欲聚此四万万散沙,而成为一机体结合之法治国家,其道为何?则 必从宣誓以发其正心诚意之端,而后修、齐、治、平之望可几也。”(注:《孙中山选 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 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 ,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 ,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 。)暂且不究他在此处的自相矛盾,而是认定他的说法成立。可是不要忘了,他在《民 权主义》中还说过,中国人之所以是“一盘散沙”,是由于人人自由:“外国人一面既 批评中国人没有自由的知识,一面又批评中国人是一片散沙。外国人的这两种批评,在 一方面说中国人是一片散沙,没有团体,又在一方面说中国人不明白自由。这两种批评 ,恰恰是相反的。为什么是相反的呢?比方外国人说中国人是一片散沙,究竟说一片散 沙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个个有自由和人人有自由。人人把自己的自由扩充到很大,所 以成了一片散沙。什么是一片散沙呢?如果我们拿一手沙起来,无论多少,各颗沙都是 很活动的,没有束缚的,这便是一片散沙。如果在散沙内参加士敏土,便结成石头,变 为一个坚固的团体。变成了石头,团体很坚固,散沙便没有自由。……所以外国人批评 中国人,一面说没有结合能力,既然如此,当然是散沙,是很自由的;又一面说中国人 不懂自由。殊不知大家都有自由,便是一片散沙;要大家结合成一个坚固团体,便不能 象一片散沙。所以外国人这样批评我们的地方,就是陷于自相矛盾了。”(注:《孙中 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 ,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 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 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 17页。)“中国人既是一片散沙,本是很有充分自由的。如果成一片散沙,是不好的事 ,我们趁早就要参加水和士敏土,要那些散沙和士敏土彼此结合来成石头,变成和坚固 的团体,到了那个时候,散沙便不能够活动,便没有自由。所以中国人现在所受的病, 不是欠缺自由,如果一片散沙是中国人的本质,中国人的自由老早是很充分了。”(注 :《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 第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 第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 第7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 6页,第117页。)稍后,他又说:“外国人说我们是一片散沙,我们是承认的。但是说 中国人不懂自由,政治思想薄弱,我们便不承认。中国人为什么是一片散沙呢?由于什 么东西弄成一片散沙呢?就是因为是各人的自由太多。……因为自由太多,没有团体, 没有抵抗力,成一片散沙。因为是一片散沙,所以受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受列强经济 商战的压迫,我们现在便不能抵抗。要将来能够抵抗外国的压迫,就要打破各人的自由 ,结成很坚固的团体,象把士敏土参加到散沙里头,结成一块坚固石头一样。”(注: 《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 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 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 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 ,第117页。)孙中山以上的分析恰当与否姑且不论。我们发现他在《民权初步》中却认 为饱受专制之累的中国人之“集会自由、出版自由、思想自由皆已削夺净尽”(注:《 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 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 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 、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 第117页。),所以处于“一片散沙”状态。这显然与他说的中国人都有自由矛盾。问题 的关键或许是孙中山与外国人所理解的“自由”有本质的差异:“自由的解释,简单言 之,在一个团体中能够活动,来往自如,便是自由。因为中国没有这个名词,所以大家 莫名其妙。但是我们有一种固有名词,是和自由相仿佛的,就是‘放荡不羁’一句话。 既然是放荡不羁,就是和散沙一样,各个有很大的自由。”(注:《孙中山选集》,第3 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 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84页 ,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第384页 ,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殊不知 ,如果人人都放荡不羁,各行其是,最后就人人自危,毫无自由可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