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孙中山《民权初步》若干问题之检讨(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苏社会科学》 颜德如 吴志辉 参加讨论

其二、孙中山认为:“今后民国前途之安危若何,则全视民权之发达如何耳。”(注:《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 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 ,第117页。)“吾国人既知民权为人类进化之极则,而民国为世界最高尚之国体,而定之以为制度矣,则行第一步之工夫万不可忽也。苟人人熟习此书,则人心自结,民力自固。如是,……吾决十年之后,必能驾欧美而上之也。”(注:《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
    他把未来中国的命运系于民权之发达程度,其重视民权的地位、渴望中国人享有民权的急切心情,确实值得理解与尊重。而这种急切的心理,他在“心理建设”和“物质建设”中,亦有流露。
    在《孙文学说——行易知难(心理建设)》的“自序”中说:“故先作学说,以破此心理之大敌,而出国人之思想于迷津,庶几吾之建国方略,或不致再被国人视为理想空谈也。夫如是,乃能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以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则其成功,比较革命之破坏事业为尤速、尤易也。”(注:《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言下之意,只要人 民的心理建设稳妥进行,建成一个世界最好的国家,就指日可待了。
    在《实业计划(物质建设)》的“自序”中认为:“惟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此后中国存亡之关键,则在此实业发展之一事也。吾欲操此发展之权,则非有此知识不可。吾国人欲有此知识,则当读此书,尤当熟读此书。从此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推求众理。庶几操纵在我,不致因噎废食,方能泛应曲当,驰骤于今日世界经济之场,以化彼族竞争之性,而达我大同之治也。”(注:《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在此处,“中 国存亡之关键”又系于实业发展了!
    应该说,孙中山的理想,实在可贵、天真。但是,他既知中国政治传统以及中国人的国家观念、法治观念、组织观念淡薄,就不能轻诺此言。诚然,政治家有时免不了要许诺,但是最好不要太确切。须知,天国绝不是尘世。如果一定要将前者变为后者,其善良之愿,极有可能结凶暴之恶果。
    其三、孙中山指出:“何谓民权?即近来瑞士国所行之制: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 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此之谓四大民权也。”(注:《 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 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 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 、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 第117页。)
    很显然,孙中山“民权”观不是他的创见。他给“民权”下的是列举式定义,指的不过是四种参政之权。其“民权”定义,其实是与另一个概念“民国”有关。何谓“民国”?“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就是“民国”(注:《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在民国之 中,“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而实行其权者,则发端于选举代议士。”( 注:《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 116页,第117页。)用他后来的话说,民权就是“人民去管理政治”,“凡事都是应该 由人民作主”,“就是用人民来做皇帝”(注:《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 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 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 -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 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这又与另一个概念“政 治”关联:“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 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今以人民管理政事,便叫做民权。” (注:《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 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 页,第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 页,第7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 第116页,第117页。)显然,“政治”与“民权”是一个意思。问题是,人民都来管理 国家,都来当家作主,那昔日的统治阶级是不是要成为今日的被压迫者?实行这样“民 权”的国家还属于“自由、平等、博爱”的“大同之治”?这样的“民权”究竟是何种 语境下的民权?他对此似有所知:“民权这个名词是近代传进来的”(注:《孙中山选集 》,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 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 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 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 ),“外国学者每每把他和自由那个名词并称,所以在外国很多的书本或言论里头,都 是民权和自由并列。欧美两三百年来,人民所奋斗的所竞争的,没有别的东西,就是为 自由,所以民权便由此发达。法国革命的时候,他们革命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 ’三个名词;好比中国革命,用民族、民权、民生三个主义一样。由此可说自由、平等 、博爱是根据于民权,民权又是由于这三个名词然后才发达。所以我们要讲民权,便不 能不先讲自由、平等、博爱这三个名词。”(注:《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 ,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 ,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 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 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既然,“民权”是地道 的舶来品,西方人所说的“民权”是不是“人民当家作主”?是不是要继续社会的对抗? 事实上,“民权”必须以“人权”为依归。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