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孙中山《民权初步》若干问题之检讨(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苏社会科学》 颜德如 吴志辉 参加讨论

关于“人权”的问题,他在讲什么是平等的时候涉及到。他说:“什么是叫做平等呢?平等是从那里来的呢?欧美的革命学说,都讲平等是天赋到人类的。譬如美国在革命时候的《独立宣言》,法国在革命时候的《人权宣言》都是大书特书,说平等、自由是天赋到人类的特权,人类[他人]不能侵夺的。”(注:《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在他看来,这种天赋人权作为欧洲人民与专制做斗争的武器是不错的,但“到了近来科学昌明,人类大觉悟了,才知道没有天赋平等的道理”,只有“人造的平等”(注:《孙中山选集》,第3 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 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84页 ,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第384页 ,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
    很显然,孙中山不解西方近代思想家倡导天赋人权的根本意旨。所谓的“天赋平等”,绝不是一种事实描述,不能以“人造的平等”去替代,它表达这样的价值:人,作为一种类的存在,它具有不可或缺的当然权利,比如生命、自由、平等、安全等。因此,从道理上看,现实中的一个人就无权剥夺另一个人的这些权利。至于这些权利最终如何实现、享有,那是每个人、每个民族和社会必须努力争取的事。孙中山说的“做到政治上的地位平等”就是斗争的结果,但是,我们却不能以此来否定天赋人权的先验意义。
    其四、孙中山说:“孩提之举步也,必有保母教之,今国民之学步亦当如是。此《民权初步》一书之所由作,而以教国民行民权之第一步也。”(注:《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
    孙中山以为,要像保姆教育孩提学步一样,拿《民权初步》来训练国民。笔者认为,这是他一以贯之的思想。首先,他将世人分为三品。“以人言之,则有三系焉:其一先 知先觉者,为创造发明;其二后知后觉者,为仿效推行;其三不知不觉者,为竭力乐成。有此三系人相需为用,则大禹之九河可疏,秦皇之长城能筑也。”(注:《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 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 ,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 ,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 。)稍后,他又说:“所谓文明进化,成于三系之人:其一、先知先觉者即发明家也; 其二后知后觉者即鼓吹家也;其三、不知不觉者即实行家也。”(注:《孙中山选集》 ,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 ,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 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第3 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据 此分析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国不患无实行家,盖林林总总者皆是也。……故为一 国之经营建设所难得者,非实行家也,乃理想家、计划家也。而中国之后知后觉者,皆 重实行而轻理想矣。……所以不能鼓吹舆论、倡导文明,而反足混乱是非、阻碍进化也 。是故革命以来,而建设事业不能进行者,此也。予于是乎不得不彻底详辟,欲使后知 后觉者了然于向来之迷误,而翻然改图,不再为似是而非之说以惑世,而阻挠吾林林总 总之实行家,则建设前途大有希望矣。”(注:《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谁是先知先觉者,谁是理 想家、计划家,一目了然!其次,中国初入共和,必以良师益友教育。他针对“中国人民知识程度之不足”“必不能共和”而“非专制不可”的说法指出:“牛也尚能教之耕 ,马也尚能教之乘,而况于人乎?今使有见幼童将欲入塾读书者,而语其父兄曰:‘此 童子不识字,不可使之入塾读书也。’于理通乎?惟其不识字,故须急于读书也。…… 故中国今日之当共和,犹幼童之当入塾读书也。然入塾必要有良师益友以教之,而中国 人民今日初进共和之治,亦当有先知先觉之革命政府以教之。”(注:《孙中山选集》 ,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 ,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 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第3 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孰 是幼童孰是良师益友、先知先觉者,不言自明!再次,中国人民初为主人,当有父母保 养。“中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君政时代则大权独揽于一人,今则主权属于国民之全 体,是四万万人民即今之皇帝也。……而中国四万万之人民,由远祖初生以来,素为专 制君主之奴隶,向来多有不识为主人、不敢为主人、不能为主人者,而今皆当为主人矣 。其忽而跻于此地位者,谁为为之?孰令致之?是革命成功而破坏专制之结果也。……是 故民国之主人者,实等于初生之婴儿耳,革命党即产此婴儿之母也。既产之矣,则当保 养之,教育之,方尽革命之责也。此革命方略之所以有训政时期者,为保养、教育此主 人成年而后还之政也”(注:《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 ,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 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 ,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 ,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谁是婴儿,谁是父母,显而易见!上述种 种,不免令人生疑:孙中山以一党之领袖“教国民行民权之第一步”,难道没有“牧民 ”或者视“民”如“子民”之嫌?
    其实,孙中山之所以会有如上倾向,关键在于他坚持知难行易说。众所周知,他的建国方略之第一部分,就是以大量的事实和道理来论证知难行易说。他的出发点是基于“吾党之士,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亦难免有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之咎也,而其所以然者,非尽关乎功成利达而移心,实多以思想错误而懈志也。”所谓的思想错误,即是深信“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致使“三十年来精诚无间之心几为之冰消瓦解,百折不回之志几为之槁木死灰。”革命和建设事业也“半筹莫展,一败涂地”(注:《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基于此,孙中山才说:“倘能知之,则建设事业亦不过如反掌折枝耳。”(注:《孙中山选集》,第383页,第617页,第675页,第174页,第711-712页,第718页,第721页,第383页,第712页,第383页,第385-386页,第117页,第212页,第384页,第383-384页,第384页,第769页,第692-693页,第700页,第710-711页,第724页,第726、727页,第384页,第162页,第164页,第164-165页,第171页,第173页,第116页,第117页。)这就是他坚信知难行易说的缘由。他也很自然地把自己摆在了“先知先觉 者”的位置上,担当启发“后知后觉者”和“不知不觉者”之棕任。而《民权初步》正是启蒙广大国民的好素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