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康熙《乌青文献》卷一《建置》;乾隆《乌青镇志》卷三《建置》。 (46)乾隆《乌青镇志》卷二《形势》。 (47)康熙《乌青文献》卷一《疆域》。 (48)乾隆《乌青镇志》卷三《建置》;民国《乌青镇志》卷八《建置》。 (49)民国《乌青镇志》卷二十五《职官》。 (51)清后期,又有乌青镇厘局委员、水师统带、水师管带等各类军政机构。见民国《乌青镇志》卷二十五《职官》。 (52)详见《清史稿》卷五十八《志三十三·地理五》;光绪《苏州府志》卷二十一《公署》;乾隆《吴郡甫里志》卷五《风俗》附《物产》;民国《章练小志》卷一《区域沿革》、卷三《公署》;光绪《盛湖志》卷一《沿革》;嘉庆《朱泾志》卷一《疆域志》、卷二《建置志》;道光《七宝镇小志》卷二;嘉庆《南翔镇志》卷四《职官》;光绪《重辑枫泾小志》卷二《志·建置》、卷二《志·区域》。 (53)同治《菱湖志》卷一《建置·门·廨署》;光绪《菱湖镇志》卷二《舆地略·公廨》。 (54)道光时由秀水县主簿分防,后设分防新塍河厅,光绪时秀水县丞移驻,设分防新塍粮厅。见民国《新塍镇志》卷五《公署》。 (55)(56)《明史》卷七十五《职官四》。 (57)《清朝通典》卷三十四《职官十二》。 (58)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石崧《公建抚宪赵公长生书院碑记》,见嘉庆《南翔镇志》卷二《营建·书院》。 (59)嘉庆《南翔镇志》卷四《职官》。 (60)上海博物馆编《上海碑刻资料选辑》,第99-10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61)如常熟县的福山镇,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苏州府海防同知曾于康熙八年(1669年)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驻常熟县福山镇。明代于浒墅添设钞关,景泰元年设榷使署(属户部分司)于浒墅镇,“专差部官,监收船料钞”。清承明制,顺治、康熙间,(榷使署)满汉兼差,满官居左,汉官居右。雍正、乾隆间,由苏州织造兼理,“管辖盘查库贮,简察榷务往来”。嘉兴府的乍浦港,因其“肩挑沪杭,背负太湖”的特殊地理位置而被视为“东吴门户”、“浙西咽喉”,作为沿海军事重镇,政府也对其管理高度重视。清朝初年,以京口(今江苏镇江)、杭州水师分防乍浦海口,并移嘉兴右营守备一员驻防乍浦。雍正年间,相继设乍浦水师营、副都统署、海防署予以管理。因限于篇幅,本文对此类市镇管理未及详述。详见光绪《苏州府志》卷二十一《公署》;道光《乍浦备志》;道光《浒墅关志》卷三《公署》。 (62)嘉庆《法华镇志》卷三《兵防》;光绪《法华镇志》卷三《兵防》;民国《法华乡志》卷三《兵防》。 (63)乾隆《乌青镇志》卷三《建置》。 (64)湖州府添设同知刘知《条陈三事议》、湖州府添设同知罗斗《条陈兵船五事议》,见乾隆《乌青镇志》卷三《建置》。 (65)以上均见民国《乌青镇志》卷二十五《职官》。 (66)(68)(69)(72)(73)民国《嘉定疁东志》卷十四《金石》,见上海博物馆编:《上海碑刻资料选辑》,第82-83、96-98、98-99、84、8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67)按:娄坚,字子柔,岁贡生;唐时升,字叔达,布衣,皆邑人。详见嘉庆《娄塘志》卷二《建置志》。 (70)嘉庆《南翔镇志》卷十二《杂志·纪事》。 (71)石崧《公建抚宪赵公长生书院碑记》,载嘉庆《南翔镇志》卷二《营建·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