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叶台湾三大区域型经济区的成立(1784-1850)(5)
海丰港因甫经开口,商船进出多寡不定,未即行配运,仅分运部分鹿港应运内地米谷至闽省交仓;(99)道光十年(1830),方才负责配运嘉义县米谷八千石至闽省。因此,海丰港与笨港、鹿港关系仍相当密切,并从属于鹿港区域型经济区。但因该港已辟作正口,依例内地大船可以来港贸易,具有独立的商贸机能,而与鹿港的连接关系较弱,故与其腹地成立一个独立的地区型经济区。1835年左右,海丰港港口淤浅,主要透过番挖和王功出入,而“以泊船处为街”。邻近海丰港、位于沿海或平原南北大路上的麦寮此时成街。(100)西螺街的西螺柑则是著名地方特产。(101)1838年,台湾道姚莹以海丰港淤塞,商船不来,原额配嘉义县米谷八千石,无船可配,遂议以五条港应配米谷改归下湖口配运。(102) (三)笨港半独立次级经济区 笨港半独立次级经济区范围,北自虎尾溪南至八掌溪;下辖猴树港小地域。乾隆末年,笨港为嘉义以北运粮要路,(103)并由笨港县丞、水师左营守备专防,乾隆末年,港口已出现布郊、竹敢郊、杉郊以及货郊,(104)商业规模不小。但因该港只容小船出入,(105)无法停泊大船,乃未辟作正口,港口地位遂为鹿港超越。唯因腹地的扩展,使其得以克服港湾缺陷,尤为繁荣商港,(106)大多从事沿岸贸易,与鹿港、鹿耳门连接最为密切。道光初年以前,嘉义县米谷主要由笨港转运至鹿耳门交卸,鹿耳门货物最远也分配至此港;之后,则转由鹿港或海丰港配运。另一方面,笨港亦私自与大陆贸易往来。由于该港水汛、船只统归鹿港同知及游击管辖,故乾隆末年已形成从属于鹿港的半独立地区型经济区。 道光年间,海岸线变化使得笨港成为河港,而以下湖为外口。下湖与五条港(海丰港)位于同一内海,五条港在树苓湖内海之北,称上湖。(107)1835年左右,上湖淤塞,下湖因便于大船停泊避风,(108)商船遂转泊于下湖,以致“街市行店颇盛”。(109)但因下湖位于北港溪口,上溯该溪可直达笨港,下湖乃成为笨港外口,商业活动主要在笨港进行,并由笨港县丞稽查下湖出入船只,(110)港口亦归笨港守备巡防,而有“下湖口即笨港口”之称。(111)不过,笨港与下湖仍归鹿港厅及鹿港游击管辖,与鹿港有贸易往来;内地来鹿港船只往往因风汛避至下湖,再北航至鹿港。(112)1840年代,笨港港道一度浅窄,只容台属小船出入;1850年代则“一千余石大舟亦可驶进”,且出现厦郊、泉郊。(113)显然该港与泉州、厦门已有密切的贸易关系。 笨港下辖猴树港,可能与鹿耳门互动较频繁。清中叶,由于海岸线西移,该港已变成牛稠溪河港,只容小船进出,(114)营汛则由笨港守备兼辖,与笨港连接亦较密切。道光年间,猴树港是内地船只运米私口之一,(115)故与其腹地形成半独立小地域。道光十四年(1834),港口增添外委一员,(116)重要性升高。 笨港经济区内,1820年代平原的镇带就已确立,由府城往北的大道中,打猫(民雄)、他里雾等街(斗南)均为大村市或大庄市。道光年间,嘉义县城往彰化县城大路上又新兴双溪口街及大莆林街(嘉义县大林);(117)沿海的圳头厝(云林县东势乡)和平原的埔姜仑(云林县褒忠乡)俱成乡街。(118) (四)梧栖港半独立地区型经济区 梧栖港半独立地区型经济区范围,北至大甲溪南至大肚溪。乾嘉时期,本地域以水里港为主要出入口,与鹿港互动频繁。乾隆末年左右,稍北的梧栖港(原五叉港)出现。道光六年(1826),本地域发生大水灾,反而提升梧栖港的泊船条件,而水里港则逐渐淤塞。(119)梧栖港遂取代水里港,为运米私口,间或有船只径行赴内地贸易。(120)道光十二年(1832),清廷更将水里港汛移驻至梧栖港。1835年,沿岸小船常停泊于梧栖,惟配运大船仍无法进港,(121)水里港则仅有小渔船出入。(122)此后,梧栖港因吸纳大甲溪以南至大肚溪以北已开垦地区作为腹地,1840年代二三千石商船又可以驶进,(123)遂时常有内地商、渔船来港偷越米谷,(124)进而形成贸易鼎盛的“鳌栖港街”。(125) 梧栖港街的腹地也大有进展。乾隆末叶以前已出现沿海的大肚保154庄和内陆的猫雾捒保132庄。(126)本地域村庄大幅增加,且进逼内山地区,直抵乾隆末叶仍是界外的东势角,并出现平原和山区两个市镇群。沿海地区除了梧栖港街之外,可连接乾隆年间已出现的牛骂街、沙辘街以及大肚街。从彰化县城往北的南北大路上也有新兴的大墩街,可至近山的大里杙街(大里),或往北经犁头店街、四张犁街,直抵石冈仔街、东势街。(127) 四、八里坌-新艋区域型经济区 道光初年,噶玛兰厅的乌石港开港之前,八里坌区域型经济区范围以淡水为中心,东至苏澳,西至大甲,其下连接乌石港、竹堑港、中港、后龙港以及大安港等五个次级经济区。本区域在军事上是由艋舺参将(1824年以前为游击)、沪尾水师守备统辖;在行政上则归淡防厅管理,以淡水河口港八里坌为正口,与福州五虎门对渡。但是八里坌港虽是大商船淀泊地,港口的一切政治、军事及商贸,大都集中在内河的大港街进行。19世纪,八里坌由极盛而渐转移港势至对岸的沪尾,内河首港亦由新庄转移至艋舺。 八里坌港在辟作正口之前,定例已有社船数艘载运米谷至福建的漳州、泉州地区粜卖。乾隆五十三年(1788)6月,福康安奏请开港,以便商民,(128)而开八里坌一口对渡福州五虎门,并由淡水同知、上淡水营都司稽查挂验。(129)淡水厅年征供粟,除了支放兵米外,向系留仓,(130)并未配运至内地。因此,区域内各港与八里坌之米谷配运关系,较之鹿耳门、鹿港的配运功能微弱,可能大多直接偷越至内地贸易,与核心港口的依存度较低。然而,淡水商贩运至漳、泉的平粜米,仍主要由八里坌出口,(131)该港也是北部地区的唯一正口、内地大商船的主要淀泊所,与各港有一定的贸易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