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筹办夷务始末选辑》,第67页。 (147)《乾隆年间台湾军备图》;《道光初年台湾舆图》;陈培桂:《淡水厅志》,第25页。 (148)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第342页;柯培元:《噶玛兰志略》,第125页。 (151)高贤治编:《大台北古契字二集》(台北:台北市文献委员会,2002),第226页;《道光初年台湾舆图》。 (154)邱馨慧:《从鸡笼到淡水:荷兰时代北台湾的政治经济移转》,《淡江史学》23(2011年9月),第208页。 (155)黄富三:《雾峰林家的兴起》,台北:自立晚报,1987,第39页。 (156)《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第65、198、339、353、386、548页;《乾隆台湾军备图》。 (157)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第342页;连横,《台湾通史》,第550页。 (158)(168)《台湾私法物权编》,第754、601页,第942页。 (159)(160)林玉茹:《清代竹堑地区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动网络》,第33-101页。 (162)《台湾田园分别垦禁图说》;姚莹:《东槎纪略》,第89页。 (163)吴学明,《金广福垦隘与新竹东南山区的开发(1835-1895)》,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86年,第260页。 (165)有关淡水厅城的兴筑过程,参见戴宝村:《新竹建城之研究》,《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4期,第87-104页。 (166)Harry J.Lamley,“The Formation of Cities:Initiative and Motivation in Building Three Walled Cities in Tai-wan”,in G.W.Skinner ed.,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Stanford:University Press,1977),p.161. (170)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文丛121种,第616页:“樟脑,北路甚多。” (171)《台湾府舆图纂要》,成文本58号,第439-440页。 (172)[日]伊能嘉矩:《大日本地名辞书续编》,第62页;姚莹:《东槎纪略》,第89页。 (175)林玉茹:《闽粤关系与街庄组织的变迁:以清代吞霄街为中心的讨论》,《曹永和先生八十寿庆论文集》,台北:曹永和先生八十寿庆论文集编辑委员会,2001年11月,第81-101页。 (176)《台案汇录甲集》,文从31种,第129页。 (177)陈运栋:《三湾垦户张肇基考》,《史联》,13期(1988年12月),第26-32页。丁绍仪,《东瀛识略》;姚莹:《中复堂选集》,第129页。 (179)丁绍仪,《东瀛识略》;姚莹:《中复堂选集》,第129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