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刘召峰:《马克思的拜物教概念考辨》,《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41)何良俊:《何翰林集》卷14《何氏语林序论·惑溺第三十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集部第142册,第122页。 (42)《广志绎》卷2,第33页。 (43)《松窗梦语》卷4,第78-79页。 (44)钱钟书:《管锥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册,第306、470-472页。 (45)晚明文献中有关“服妖”的记载不胜枚举,如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23载万历间张献翼、刘凤等人身着奇装异服,被时人目为“服妖”(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582页);该书《补遗》卷4载成化、弘治间从朝鲜传入的“马尾裙”形制怪异、风行一时,亦被称为“服妖”(第913页),类似记载又见于王琦《寓圃杂记》卷5(第41页)、陈洪谟《治世余闻》卷3(盛冬铃点校,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57页)、于慎行《穀山笔麈》卷15(吕景琳点校,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76-177页)等;戴冠《濯缨亭笔记》卷3云:“弘治壬戌以后,人帽顶皆平而圆,如一小镜;靴、履之首皆匾如鲶鱼喙,富家子弟无一不然,云自京师倡始,流布四方。衣下襞积几至脐上,去领不远。所在不约而同,近服妖也。”(《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子部第1170册,第452-453页)关于“墨妖”、“扇妖”等不赘举,见《万历野获编》卷26“玩具”条,第660、663页。 (46)《遵生八笺》,第598页。 (47)《万历野获编》卷25“时尚小令”条,第647页;卷26“物带人号”条,第664页。 (48)《长物志》卷2“盆玩”条,第96页;卷4“鱼类”条,第127页;卷7“灯”、“文具”条,第272、312页。 (49)《左传·宣公十五年》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影印版,第1888页。 (50)如《汉书·五行志》云:“风俗狂慢,变节易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故有服妖。”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473页。 (51)在古汉语中,妖常常与“美”、“艳”、“巧”、“媚”、“异”等连用(参见宗福邦主编:《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510页),这些逾越常规的感官印象,构成了妖的外在形式。 (52)[法]吉勒斯·利浦斯基:《西方时尚的起源》,杨道圣译,《艺术设计研究》2012年第1期。 (53)李乐:《见闻杂记》卷10,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版,第817、914页。 (54)《见闻杂记》卷10,第817页。 (55)《见闻杂记》卷10,第913页。 (56)《广志绎》卷2,第33页。 (57)《云间据目抄》卷2,第110页。 (58)《客座赘语》卷4,第111-112页。 (59)[美]凡伯伦:《有闲阶级论》,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30页。 (60)《松窗梦语》卷7,第139页。 (61)《客座赘语》卷9,第29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