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原始道教之兴起与两汉社会秩序(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 姜生 参加讨论

汉代历数三统之中,“甲申”属“人统”,其时属于统治人间的帝王应当“更受命”的时刻,否则将面临“帝王更相承负愁苦,天灾变怪异不绝”(注: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59页。)的局面。而张角则以“天统”即“甲子”为期,相约为信从者解除这种灾难(即达到“天下大吉”),向民众表明他拥有天所赋予的至高神力。按《太平经》:“甲,天也,纲也,阳也;欿者,子也,水也,阴也,纪也;故天与地常合,其纲纪与玄甲子初出,此可为有德上君治纲纪也,……凡物生者,皆以甲为首,子为本,故以上甲子序出之也。”又:“都具成而更反初起,故反本名为甲子。”(注:《太平经合校》,第66、77页。)按“上甲子序”是指以“天统”为首,“以上甲子序出之”,当是说要在天地人三统历数变易之初,为世上帝王献出该经以救灾厄。
    然而,汉朝统治者不愿改弦更张的做法,便宣告了汉朝统治在神统上的不合理性。这使得原始道教信仰者伸张上天意志的使命意识日益强烈。其“天师”乃为天所派遣来拯救地上生民的神使,使“人有道而称使者,神人神师也。”(注:《太平经合校》,第173页。)这些正是原始道教信仰者及其徒众能够号令天下民从(其中包括许多属于汉朝统治阶层之人士)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汉墓出土的zhū书斗瓶和“黄神越章”、“天帝使者”之类神印中,较多发现的以“天帝使者”或“黄帝”等名义为某某之家解除灾殃等解除文资料(注:有关研究参见王育成《东汉天帝使者类道人与道教起源》,《道家文化研究》第16辑,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81-203页。),与此相印证,恰恰说明了原始道教及其徒众的做法,乃是原始道教“天帝神师”、“天帝使者”信仰的政治化和具体化。实质上,这都是汉代原始道教思想中存在终末论观念的表现。
    东汉时期此起彼伏的民众起义中,许多部帅利用在民间有广泛影响的原始道教思想来发动民众,他们自称“将军”、“神上使”、“天帝使者”、“无上使者”(注:原始道教的活动在很多古代道教神印中得到反映。如文物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罗福颐主编《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第209页收有四枚“天帝使者”印,第319页收有“无上使者印”。)或“王”、“皇(黄)帝”或“太上皇”等等。此当与原始道教对北斗和司命神的崇拜有重要关系。汉人认为,天上的北斗七星,制约着整个人生禄命祸福。《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可见“司命”本属北斗七星之一,而汉人尤为重视。前引《汉书·律历志》有“斗合于人统”之说。《风俗通义》卷八“祀典”称“今民间独祀司命耳”。干宝《搜神记》卷三:“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从南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由上可知,北斗是管辖人们命运的大神,司命为北斗七星之一,掌生人之寿夭。而冥界对生界所具有的重大制约作用,使人们不得不重视冥世问题,故“所有祈求,皆向北斗”。原始道经《河图纪命符》说:“人身中有三尸,……每到六甲穷日,辄上天白司命,道人罪过;过大者夺人纪,小者夺算”。许多地区的原始民间道教首领在发动起义的时候自称“将军”,甚至连汉朝皇帝为了厌制民间道教的这种宗教政治气氛,也不得不自称“将军”(详后)。其原因就在于“将军”、“使者”等称号,包含有天帝派遣来拯救地上人民之使者的义蕴,而“黄(皇)帝”则更是原始道教中一个具有巨大拯救能力的天上大神(注:在汉代道教思想体系中,黄帝具有特别重要的救世意义;原始道教的尚黄本身就与此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参见拙文《道教尚黄考》,《中国哲学史》,1996年第1-2期。)。
    考《后汉书》有关诸帝纪:安帝永初三年(109年)七月,“海贼”张伯路自称“将军”,率军三千余人活动于山东沿海九郡之地,历时三年。顺帝阳嘉元年(132年)三月,扬州六郡“妖贼”章何等自称“将军”,进攻四十九县,杀伤长吏。永和四年(139年),阴陵人徐凤、马勉等与周生等同时起义,徐凤自称“无上将军”,马勉称“黄帝”。顺帝时五斗米道和教团已开始形成,《后汉书·刘焉传》:“沛人张鲁,……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谓之‘米贼’。陵传子衡,衡传与鲁,鲁遂自号‘师君’。”冲帝永嘉元年(145年)十一月,历阳义军华孟,自称“黑帝”,众数千人。桓帝建和元年(147年)清河刘文立清河王蒜为天子,陈留李坚自称“皇帝”。建和二年(148年)“冬十月,长平陈景自号‘黄帝子’,署置官属,又南顿管伯亦称‘真人’,并图举兵,悉伏诛。”和平元年(150年)二月,“扶风妖贼裴优自称皇帝,伏诛。”延熹四年(161年)冬十月,“南阳黄武与襄城慧得、昆阳乐季訞言相署,皆伏诛。”汉史上更有许多关于民间起事者自称“将军”的记载。黄巾起义爆发时,首领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便分别称“天公将军”、“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
    太平道的天师具有伸张上天意志的强烈使命意识。天师说:“人有道而称使者,神人神师也。”(注:《太平经合校》,第173页。)这是作为太平道师的张角及其徒众能够号令天下民众(其中包括许多属于汉朝统治阶层人士)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此同时,统治者也在进行崇道祠老子活动。桓帝延熹“八年(165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同年冬十月,民间道教信徒再次出现宗教政治活动:“勃海妖贼盖登等称‘太上皇帝’,有玉印、珪、璧、铁券,相署置,皆伏诛。”接着,皇帝祠老子的活动再次出现:同年,第二次“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延熹九年(166年)春,“沛国戴异得黄金印,无文字,遂与广陵人龙尚等共祭井,作符书,称‘太上皇’,伏诛。”同年秋七月“庚午,祠黄、老于濯龙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