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殷墟甲骨占卜程式的追索(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物》 宋镇豪 参加讨论

踵董氏之后,不少甲骨学者对董氏的论述有过精细的修订或进一步的探讨。1931年瞿润缗发表有《骨卜考》一文(注:瞿润缗《骨卜考》,《燕大月刊》第8卷第1期,1931年。),补充了董氏之文于骨卜语焉不详的不足。1936年董作宾自己亦续作了《骨文例》(注:董作宾《骨文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七本一分,第5~44 页,1936年。又收入《董作宾学术论著》(下册),第735~774页,台北世界书局,1962年。又收入《董作宾先生全集》(甲编)第3册, 台北艺文印书馆,1977年。),专门对骨卜之法、钻凿形态及其有关卜辞文例进行了考察。40年代初,沈启元与朱耘菴五次连文刊出合撰《龟卜通考》(注:沈启元、朱耘菴《龟卜通考》,《华北编译馆馆刊》第1卷第1~3期、第2卷第1~2期,1942年10月~1943年2月。),其后沈氏又发表了《卜辞中之繇辞及其他》(注:沈启元《卜辞中之繇辞及其他》,《真知学报》第3卷第2期,1943年6月。), 是较早展开对甲骨卜辞兆辞进行分析的一文。胡厚宣有《殷代卜龟之来源》(注:胡厚宣《殷代卜龟之来源》,《甲骨学商史论丛初编》第四册,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专刊,1944年。)、《武丁时五种记事刻辞考》(注:胡厚宣《武丁时五种记事刻辞考》,胡厚宣《殷代卜龟之来源》,《甲骨学商史论丛初编》第三册,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专刊,1944年。)、《卜辞同文例》(注:胡厚宣《卜辞同文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九本,1947年。)、《卜辞记事文字史官签名例》(注:胡厚宣《卜辞记事文字史官签名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二本,1947年。)、《卜辞杂例》(注:胡厚宣《卜辞杂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八本三分,1939年。)等文,论析了商代占卜法中有关甲骨取材来源,与卜事有间接关系的甲桥刻辞、甲尾刻辞、背甲刻辞、骨臼刻辞、骨面刻辞等五种记事刻辞的内容形式与性质,同文卜辞文例和同事多卜及卜辞在甲骨上的序数、卜用甲骨的保管整治与书刻涂兆等一系列专题。
    利用当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殷墟出土甲骨进行有关方面的研究分析,业已很早展开。比如秉志有《河南安阳之龟壳》(注:秉志《河南安阳之龟壳》,英文本见《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第1卷第13号,1930 年。中文本见《安阳发掘报告》第三期,1931年。)、卞美年有《河南安阳遗龟》(注:M.N.Bien: On the Turtle Remains from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An - Yang,Honan,见《中国地质学会会志》第17卷第1号(BuLL.Geol.Soc.China,Vol.XVⅡ,No.1),1937年。)、伍献文有《“武丁大龟”之腹甲》(Notes on the Plastron
    of Testuds Emys Schl.& MuLL From the Ruins of Shsng Dynasty at Anyang)(注:伍献文《“武丁大龟”之腹甲》,《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集刊》第14卷第1~6期,1943年。又提要见《读书通讯》第79、80合期,1943年。),对殷墟卜龟的种类、生物学特征及学名等作了鉴定分析。有关卜骨上涂饰的矿物质颜料朱砂(硫化汞)和植物性颜料炭墨的科学鉴定,美国皮其来(A.A.Benedetti-Pichler )有《中国卜骨涂色之显微分析》(注:A.A.Benedetti- Pichler:Microchemical Analysis of Pigments Used in the FoSSae of the Incisions of Chinese Oracle Bone,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Vol.9,No.3,1937.)和美国汉学家白瑞华(RosweLL S.Britton)《卜骨中之颜料》一文(注:RosweLL S.Britton: Oracle -
    Bone Color Pigments,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2,No.1,1937.)的介绍。
    50年代陈梦家曾经“根据小屯实物的观察,辅以文献的记载,略述小屯卜用甲骨从取材以至刻辞的经过”,重加条理为九事:(一)取材,小屯出土的许多经修治的牛肩胛骨和腹背完整的龟壳,是卜用的原始材料。(二)锯削,属于甲骨的加工手续,卜骨的加工,肩胛骨有左右之别,其骨臼部分从长的一面切去一半或三分之一,成为月牙形,又切除臼角一部形成一近乎正角的缺口,削去骨版反面的骨脊;凡骨版平置,截去的脊根直角在右面,称之右胛骨,反之则为左胛骨。(三)刮磨,去龟甲正面表皮上的胶质鳞片并刮磨错平正反面高厚不平之处,胛骨正反面锯削等处亦经刮磨。(四)钻凿,以施于甲骨背面为常例,有其一定的规律。(五)灼兆,自(四)以上都是卜事的准备,灼才是卜的行为;灼总在甲骨背面凿的左右紧旁或钻中处,决定着甲骨正面兆枝卜形的走向,若背面的灼钻在左,则正面兆枝向右,其原则:龟甲以中缝或中脊为准,无论腹甲或背甲,左甲或右甲兆向一律向中缝或中脊;胛骨则大体是向脊骨(骨臼切口)的一边。(六)刻辞,既灼见兆,而后刻辞,凡刻卜辞都是在相关兆的附近,以刻于正面为多,也有背面刻辞的。(七)书辞,甲骨背面还有用笔朱书或墨书文字者,而书辞与刻辞不一定作于同时。(八)涂辞,指刻辞填色,往往是大字填朱而小字填墨。(九)刻兆,和涂辞一样,尤为武丁时代所盛行。概言之,殷人于卜事有分工,并非由一人包揽,占卜的程序分卜前准备的入龟取龟、锯削刮磨整治、钻凿,卜时的命龟、灼龟、占龟、刻辞等,卜后的记验辞、入档等。陈氏特别指出,殷墟卜用甲骨有“王室与非王室之别”,应注意甲骨占卜的应用目的或场合(礼仪用的或日常用的),卜主的阶级身份(王室、贵族或一般人)和卜者的身份(职业的卜师或常人,王室卜师与普通卜师),表现于甲骨的形制、材料方面,如王室的占卜,有卜官专管,要刻辞以资慎重考验,常用于典礼上,有较精细的整治以及准备归档的记号等等,而王室以外一般的占卜,骨料可取诸食用的牛、羊、猪、鹿,整治粗简(注: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19~29页,科学出版社,1956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