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皇五帝到秦皇汉武(7)
⑥、(48)《国语·鲁语上》。 ⑦、(74)《孟子·万章下》:“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孟子)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⑧、⑨参见《尚书大传》、《白虎通》、《史记》、《尚书序》、《帝王世纪》、《世本》、《礼记》、《大戴礼记》等书。 ⑩、(17)、(18)《韩非子·五蠹》。 (11)《尚书·尧典》。 (12)《孟子·万章上》。 (13)《庄子·天下》。 (14)《左传》昭公4年。 (15)《墨子·耕柱》:“昔者,夏后开(启)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是使翁难雉乙卜于白若之龟。曰:“鼎成三足而方。’……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数百岁矣。” (16)《离骚》。 (19)武观也叫五观,与五子之乱可能是传闻异辞。事迹除《离骚》提到外,尚见于《逸周书·尝麦解》、《国语·楚语上》及《今本竹书纪年》等。 (20)《左传》襄公4年:“《夏训》有之,曰:‘有穷后羿。’公曰:“后羿何如?”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困、熊髡、尨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烹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 (21)、(22)、(23)、(24)、(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73页、106页、142页、140-141页、162页。 (25)《韩诗外传》卷10。 (26)《尚书·汤誓》。 (29)《尚书·盘庚下》。 (30)、(31)、(32)、(33)《尚书·盘庚上》。 (34)《尚书·盘庚中》。 (36)(38)《尚书·无逸》。 (40)参见胡厚宣《释“余一人”》载《历史研究》1957年第1期。 (42)、(57)《国语·周语下》。 (43)、(45)、(60)《史记·周本纪》。 (44)《诗·大雅·江汉》。 (47)《左传》僖公24年。 (48)、(61)、(64)、(73)《论语·季氏》。 (49)《诗·大雅·泂酌》。 (50)《论语·八佾》。 (51)《论语·颜渊》。 (52)《国语·周语上》。据韦昭解:“王耕一坺”是“一耦之发也。耜广五寸, 二耜为耦。一耦之发,广尺深尺。” (53)、(54)、(56)、(58)、(59)《国语·周语上》。 (55)《诗·魏风·伐檀》。 (62)《孟子·告子下》。参见《谷梁传》僖公9年、《公羊传》僖公3年。 (63)《左传》昭公3年。 (65)《左传》哀公26年。“降听政”即“合同听政”。降音洪, 为“合同”之合音。 (66)《左传》襄公14年、25年。 (67)《左传》襄公11年。 (68)《左传》昭公5年。 (69)《左传》昭公32年。 (70)《左传》定公8年。 (71)《史记·太史公自序》。 (72)《左传》桓公18年。 (75)参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76)、(80)《过秦论》。参照《秦始皇本纪》。 (77)《史记·项羽本纪》。 (78)、(79)《史记·叔孙通列传》。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