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美国革命时期关于代表制的分歧与争论(1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李剑鸣 参加讨论

注释:
    ①J.R.波尔:《英国的政治代表制与美利坚共和国的起源》(J.R.Pole,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in England and the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伦敦:麦克米兰公司1966年版。
    ②约翰·菲利普·里德:《美国革命时代的代表制概念》(John Phillip Reid,The Concept of Representation in the Age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③罗斯玛丽·扎格里:《规模的政治:1776-1850年间美国的代表制》(Rosemarie Zagarri,The Politics of Size:Represent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1776-1850),伊萨卡: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④戈登·伍德:《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Gordon S.Wood,The Creation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1776-1787),纽约:诺顿公司1972年版。
    ⑤托马斯·潘恩:《人权论、常识及其他政治著作》(Thomas Paine,Rights of Man,Common Sense,and Other Political Writings),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0、229~233页;詹姆斯·麦迪逊:“联邦主义者第14篇”(James Madison,“The Federalist No.14”),汉密尔顿、麦迪逊、杰伊:《联邦主义者文集》(Hamilton,Madison,Jay,The Federalist Papers),纽约:新美利坚文库1961年版,第100页;塞缪尔·威廉斯:《佛蒙特自然和人文史》(Samuel Williams,The Natural and Civil History of Vermont),查尔斯·海因曼等编:《美国建国时期政论集》(Charles S.Hyneman,and Donald S.Lutz,eds.,American Political Writing during the Founding Era)第2卷,印第安纳波利斯:自由出版社1983年版,第963~966页。
    ⑥在美国革命时期,时人常以“辉格派”、“托利派”、“民主派”、“共和派”等名称来标明不同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主张;美国学者在论及革命时期不同的政治分野时,也使用“辉格派”、“民主派”、“保守主义”、“激进主义”等标签。但是,这些名称都不足以揭示革命时期关于代表制的分歧及其意义。本文用“民众主义”和“精英主义”两个范畴来分析不同的代表制主张以及相互间的争论,意在更直接地触及美国革命时期政治文化的核心问题,也就是现代民主的核心问题:民众和精英的关系。另外,本文所用的“民众主义”一词,在英文中当作“populism”。这个词在中文里有“平民主义”或“民粹主义”等译法,其中似乎都附加了某种意识形态的元素,并不适合本文的论旨,故取今译。
    ⑦S.E.芬纳:《政府史》(S.E.Finer,The History of Government),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卷,第1024页。
    ⑧J.R.麦迪科特:《英国议会的起源》(J.R.Maddicott,The Origins of the English Parliament,924-1327),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版,第1~4、153~154、379页。
    ⑨J.E.A.乔利夫:《英国中世纪宪政史》(J.E.A.Jolliffe,The Constitutional History of Medieval England),伦敦:亚当和查尔斯·布莱克公司1948年版,第332、340页。
    ⑩根据英王谕令,标准的报酬是骑士一天4先令,自由民代表一天2先令;但实际支付的数额则因时因地而异[参见海伦·卡姆:《英国中世纪的自由权与地方社会》(Helen M.Cam,Liberties and Communities in Medieval England:Collected Studies in Local Administration and Topography),伦敦:默林出版社1963年版,第228页]。
    (11)“共识性商议”、“政治化辩论”这两个术语,参考了英国学者托马斯·比森(Thomas Bisson)的说法(参见J.R.麦迪科特:《英国议会的起源》,第377页)。
    (12)杰克·格林:《追逐权力:南部王室殖民地的议会下院》(Jack P.Greene,The Quest for Power:The Lower House of Assembly in the Southern Royal Colonies,1689-1776),纽约:诺顿公司1963年版,重点参阅第357~362页。
    (13)埃德蒙·摩根:《发明人民:人民主权在英国和美国的兴起》(Edmund S.Morgan,Inventing the People:The Rise of Popular Sovereignty in England and America),纽约:诺顿公司1988年版,第146~147页。
    (14)埃里克·方纳:“汤姆·潘恩的共和国:激进意识形态与社会变迁”(Eric Foner,“Tom Paine's Republic:Radical Ideology and Social Change”),艾尔弗雷德·扬编:《美国革命:阐释美国激进主义的历史》(Alfred F.Young,ed.,The American Revolution:Explanation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Radicalism),伊利诺伊州迪卡尔布:北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208页;查尔斯·平克尼(Charles Pinckney)1787年6月25日的发言,马克斯·法兰德编:《1787年联邦大会记录》(Max Farrand,ed,The Records of the Federal Convention of 1787)第1卷,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1966年版,第398页;查尔斯·平克尼(Charles Pinckney)1788年5月14日的发言,乔纳森·艾略特编:《各州批准联邦宪法大会辩论集》(Jonathan Elliot,ed.,The Debates of the Several State Conventions on the Adoption of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as Recommended by the General Convention at Philadelphia in 1787)第4卷,费城:J.B.利平科特公司1861年版,第320~323页。
    (15)埃里克·方纳:“汤姆·潘恩的共和国:激进意识形态与社会变迁”,艾尔弗雷德·扬编:《美国革命:阐释美国激进主义的历史》,第208页。
    (16)“杰伊法官的指控”(“Judge Jay's Charge”),赫齐卡亚·奈尔斯编:《美国革命文件集》(Hezekiah Niles,ed.,Principles and Acts of the Revolution in America),巴尔的摩1822年版,第63页。
    (17)伊莱沙·道格拉斯:《反叛者与民主派:美国革命时期争取平等政治权利和多数统治的斗争》(Elisha P.Douglass,Rebels and Democrats:The Struggle for Equal Political Rights and Majority Rule During the American Revolution),纽约:纽约时报图书公司1965版,第57页。
    (18)“戴维·拉姆齐致本杰明·拉什(1783年7月11日)”(“David Ramsay to Benjamin Rush,July 11,1783”),转引自乔治·罗杰斯:《一个联邦主义者的成长史:查尔斯顿的威廉·劳顿·史密斯传》(George C.Rogers,Jr,Evolution of a Federalist:William Loughton Smith of Charleston,1758-1812),哥伦比亚:南卡罗来纳大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05页。
    (19)杰克逊·特纳·梅因:《1775-1783年间的各主权州》(Jackson Turner Main,The Sovereign States,1775-1783),纽约:新观点出版社1973年版,第142页;梅里尔·詹森:《新国家:邦联时期美国史》(Merrill Jensen,The New Nation:A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Confederation,1781-1789),波士顿:东北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18~122页;伍迪·霍尔顿:《被迫的建国者:印第安人、债务人、奴隶和弗吉尼亚革命的形成》(Woody Holton,Forced Founders:Indians,Debtors,Slaves,and the Making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in Virginia),查珀希尔:北卡罗来纳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杰克逊·特纳·梅因:《美国革命时期的上院》(Jackson Turner Main,The Upper House in Revolutionary America,1763-1788),麦迪逊:威斯康星大学出版社1967年版,第204页。
    (21)杰罗姆·纳德尔哈夫特:“‘可恶动物的嚎叫’:革命时期南卡罗来纳的民主化”(Jerome J.Nadelhaft,“‘The Snarls of Invidious Animals':The Democratization of Revolutionary South Carolina”),罗纳德·霍夫曼、彼得·艾伯特编:《不确定时代的各主权州》(Ronald Hoffman,and Peter J.Albert,eds.,Sovereign States in an Age of Uncertainty),夏洛特维尔: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9、80页。
    (22)考虑到这个时期的人民概念以及相关的政治话语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辞令,因而文中提到人民时通常不加双引号以标明其特定的政治宣传意味。
    (23)英国学者芬纳在《政府史》第3卷第1476页谈到,人民主权原则本身是中性的,并不与某种具体的统治体制挂钩,无论是自由民主制,还是贵族制和寡头制,甚至是极权主义体制,只要掌权者能让公众相信他们的职位来自民众的授予,就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不过,这种说法并不适用于美国革命时期的情况。在美国革命一代的信念中,人民主权原则是同特定的政治价值和现实诉求联系在一起的,它只能是共和(民主)制的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君主制、贵族制等体制之所以不能行之于美国,就是因为它们与人民主权原则不合。不妨说,人民主权说在历史过程中有三种形态:政治理论家所阐发的人民主权原则,统治者和谋求统治的人所利用的人民主权原则,以及普通民众所信奉的人民主权原则。三者的意义和作用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在美国革命时期,由于民众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都极为活跃,因此三种形态的人民主权原则获得了较多的重叠,因之它直接指向的是保留民众参与渠道的政体和政治秩序,也就是共和主义框架中的代表制政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