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基雅维里的从政经历也有助于说明他的思想倾向。从1498年出仕到1512年退隐,马基雅维里一直担任为“十人委员会”服务的第三秘书处的秘书长,十人委员会是佛罗伦萨政府中主管外交和战争事务的机构,因此,马基雅维里的从政生涯主要就是参与两项事务,外交和军事。这14年中,他参与了佛罗伦萨政府对外交往中若干次重大事件,比较典型的有:(1)1503年,法国在加里利亚被西班牙击败,作为法国同盟者的佛罗伦萨政府非常恐慌,担心西班牙军队会乘胜进军托斯卡纳,因此,只好派遣马基雅维里出使法国求援。佛罗伦萨政府在给马基雅维里的训令中有这样一段话,“你应该让法国明白,我们不能召集足够的军队自卫,因此我们被迫寻找我们能够找到的援助,因为我们除了这点微薄的自由之外一无所有,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加以保卫”。但马基雅维里赴法国求援所得到的只是一个“完全不能令人满意的含糊回答”(43)。(2)1508年,佛罗伦萨重新开始了对比萨的围攻,马基雅维里组织公民兵参与了这次军事行动。作为佛罗伦萨同盟国的法国却借此事对佛罗伦萨进行要挟,西班牙也乘机插手。佛罗伦萨被迫遣使谈判,以15万杜卡的代价(法、西各得5万,法又秘得5万)使法国和西班牙默认其进攻比萨的权利(44)。(3)1510年,法王路易十一要在比萨召开宗教会议,而教皇朱里乌斯二世则警告佛罗伦萨,不要让宗教会议在其境内召开。这使得佛罗伦萨进退维谷,如果顺从朱里乌斯二世便会开罪于法国,如果拒绝朱里乌斯二世的要求,又怕受到近在咫尺的攻击。于是,只好遣马基雅维里八方穿梭解释,先在比萨路上截住前往比萨的红衣主教,劝他们就地等待;接着到米兰执行同样任务;然后,到法国请求谅解。最后,由于比萨宗教会议流产才得以摆脱困境(45)。 马基雅维里亲身经历的这些事件对他思想的形成无疑是具有影响的。笔者无法具体量化这些经历对他思想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大,但至少可以认为,这些经历为他在对政治行为的认识能力、认识程度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积累了思想资料,从而确立了他的思维定势,使他对国家之间的关系比对其他问题更加关注。恩格斯曾说过:“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46)。恩格斯的论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基雅维里的从政经历对他思想的影响。 (四)从哲学上看,马基雅维里主义是一种基于命运(Fortuna)和德性(Virtù)(47)对立的善恶二元论。命运和德性这一对概念是马基雅维里在其著作中经常涉及的论题。在马基雅维里看来,人类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命运支配的,但命运并不能完全取消人类的自由意志,他指出,“命运只能主宰我们的一半行动,它留下另一半或近乎一半归我们自己支配”(48),人们要支配自己这一半行动就得依靠德性的发挥。德性和命运对人类事务的影响并不是恒定的势均力敌,而是互有消长。“当人们的德性不够时,命运就公开大显威风”(49),因此,人们必须培养德性与命运抗争。然而,命运本身是多变的,有时顺遂,有时险恶,“在命运影响下的国家也是动荡不定”的(50)。有鉴于此,执政者要把握国家的命运,“就必须根据时势和命运的变化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在可能的情况下,不背离为人称颂的善道,但如果必须的话,也要懂得翻而为恶”(51)。总之,“无论以光荣或是耻辱的手段,国家必须保卫”(52)。这一系列议论突出地反映出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哲学基础,这就是:当命运是顺遂的时候,把握命运的德性就是为人称颂的善道,而当命运是险恶的时候,与之抗争的德性也必须是险恶的。这种哲学上的二元论正是马基雅维里主义的精神起源。马基雅维里通过命运和德性的对立这一命题,使他的为了国家利益而不必囿于一般道德的原则得到了哲学上的证明。 在上述原则之下,马基雅维里提出了若干国家对外关系中所应遵循的具体准则。诸如“在强迫下所作出的有关国家事务的许诺,当压力消失之后便可弃之不顾,这并没有什么不光彩的地方”(53);“绝不要为了进攻别国而同一个比自己强大的国家结盟”(54)。以及向他国请求援助等一系列准则。总的来说,马基雅维里所提出的这些准则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前提,即如何有利于国家的存在与安全,只有在满足这一前提的情况下,一切手段才有存在的价值。这种现实政治的观念已经包含了“均势”(balance of power)的思想。因为,目的既能够证明手段的正当性,也制约手段的运用;当每一个国家都有权为了国家利益而不必囿于道德考虑时,手段的运用也就不可能是毫无限制的了;在错综复杂的国家关系中,每一个国家往往不可能完全实现其利益,而只能在尽可能地考虑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与他国达成某种妥协。于是,均势由此而产生。可见,马基雅维里提出的原则主要还是运用于国家的对外职能。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马基雅维里主义是近代外交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是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错综复杂的国家关系的总结,并且预示了民族国家兴起之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社会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民族国家纷纷兴起,欧洲城市网络逐渐形成,近代资本主义的工商业在城市网络中迅速成长。在各国政治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交通日益便利之时,国际关系已成为欧洲各国政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环境下,政治思想家的眼光已不可能仅仅囿于国内政治而无视国际关系的发展。马基雅维里以敏锐的眼光洞察了其时代国际关系的特征,总结出近代外交关系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特点就是,无视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反对教皇在国家关系中那种君临一切的干预,强调国家主权,一切外交行为都以国家利益为依归。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说,马基雅维里主义是中世纪外交与近代外交的分水岭,这是马基雅维里思想的精髓,是他对世界思想史的真正贡献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基雅维里可谓近代国际关系的思想先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