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近代外交原则的历史思考(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王挺之 参加讨论

纵观17世纪以来的欧洲历史,可以发现,由马基雅维里首倡的原则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外交关系中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贝勒尔指出,黎塞留在“三十年战争”中便“发展了国家利益构成政治和军事行为基础的概念”(75)。三个世纪之后,英国首相帕麦斯顿也这样说过,“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我们的利益才是永久的和不变的”(76)。从这段话中,不难窥见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影子。甚至在1919年的巴黎和1945年的雅尔塔,我们仍可以听见马基雅维里主义遥远的历史回声。
    但是,作为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概念的“马基雅维里主义”,并没有能够得到公开的认可,人们在看待国家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容易根据个人社会交往中的道德准则来对这种关系作一种价值判断,而不能根据国家利益的需要作出事实判断。同时,人们也常常将这个在国家关系中的特殊原则当作适用于人类生活任何领域的一般原则来看待。因此,马基雅维里主义在多数情况下都被简单地当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同义语,而在欧洲近代历史上外交关系方面手腕灵活的政治家,如塔列朗、梅特涅、俾斯麦等人则被视为“马基雅维里主义者”。然而,无论人们如何评价马基雅维里主义,随着欧洲民族国家兴起而产生的这一原则在近代欧洲民族国家政治版图确定、外交均势建立的过程中,的确产生过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只要民族国家还存在,这一原则就具有其存在的理由。费利克斯·吉尔伯特说过这样一句话,“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历史既是马基雅维里真实思想冲击力的历史,也是一部误解的历史”(77)。这可以说是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历史命运的恰当写照。
    注释:
    ①F·吉尔伯特:《马基雅维里主义》F·Gilbert, Machiavellism《历史:信守与扶择》History:Choice and Commitment,伦敦1977年版,第165页。
    ②荷马:《伊利亚特》Homer, Iliad,《人人丛书》,伦敦1914年版,第48-49页。
    ③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Thucydides,History of Peloponnesian War,《罗叶布古典丛书》希英对照本,伦敦1982年版,第1卷,第236-238页;第3卷,第85-86页。
    ④legatus由教皇派遣,ambassador由世俗君主派遣;以后,legatus专指教皇派遣的红衣主教级的使节,nuncio则指低于红衣主教级的教皇大使。
    ⑤C ·马丁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外交》G ·Mattingly, Renaissance Diplomacy,纽约1955年版,第29-33页。
    ⑥D·韦利:《意大利城市共和国》D.Waley,The Iialian City-Republics,伦敦1990年版,第95页。
    ⑦R·特雷克斯勒:《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公众生活》R·Trexler, Public Life in Renaissance Florence,纽约1980年版,第316页。
    ⑧C·W·普雷维蒂-奥顿:《剑桥中世纪简史》C·W·Previté-Orton,The Shorter Cambridge Medicval History第1卷,剑桥1953年版,第347-348页。
    ⑨M·波威克:《牛津英国史:十三世纪》M·Powicke,The Oxford History of England,The Thirteenth Century,牛津1962年版,第594页。
    ⑩W·厄尔曼:《中世纪教皇政治的发展》W·Ullmann,The Growth of Papal Government in the Middle Ages,伦敦1955年版,第204页。
    (11)B·贝伦斯:《15世纪和16 世纪早期有关大使的论著》B·Behrens, Treatises on the Ambassador Written in the Fifteen and Early Sixleenth Centuries,《英国历史评论》1936年第51卷,第624-625页。
    (12)A·克雷:《中世纪的世界国家》A·Krey,International State of the Middle Ages,《美国历史评论》1923年第28卷,第9页。
    (13)M·琼斯:《法国与布列塔尼关系的外交证据》M·Jones,The Diplomatic Evidence for Franco-Breton Relations,《英国历史评论》1978年第93卷,第300-312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