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干预内政和维护主权(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 时殷弘 参加讨论

因此,当南斯拉夫于1951年1月提出新的美援请求时,美国政府很不情愿答应。它认为,南政府没有认真通过调整“僵硬的经济计划”来减少对外国财政援助的需求,而是期望美国提供克服经济困难的主要资源。这一情况,加上南政府仍然不愿按美国要求提供足够的经济情报,使国务院感到不应向国会谋求新的援南拨款。尽管它承认鉴于政治原因仍必须援助南斯拉夫,但又认为与此同时南政府应当通过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来作出“真正的‘自助’努力”,并且向美国公开经济详情。(28)据此,美国政府于4月间决定向南提供2900万美元无偿原料援助,同时又在有关协定中载明南政府承诺“采取适当措施使之不依靠外界巨大援助而自立。”在获得经济情报方面,它也得到了南政府的若干让步。(29)可以说,这项协定代表了美国在干预南斯拉夫内政方面相当罕见的一大成功。成功的原因除南斯拉夫急需美援外,在于(1)南政府已对过份倚重重工业发展造成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弊端有所认识,并开始进行某些调整,美国的压力只起了部分的促进作用。(2)协定中的有关条款是含糊的和笼统的,南斯拉夫在实践中可以、而且事实上也的确不受多大束缚;它仍然把重工业发展置于很优先的地位,仍然保有经济自主权,因而美国的成功颇大程度上是表面的;(3)与美国在政治问题上的干预相比,它在经济问题上的干预目标(除被拒绝的、对整个南斯拉夫经济的监督权外)有限得多,对南斯拉夫根本制度造成的威胁也小得多,因而能最初被南斯拉所容忍。事实上,这也是美国政府在经济干预中态度比较强硬的主要原因。
    以南斯拉夫国民经济发展模式为实质问题的争执,也存在于南政府和美国控制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之间,而且更激烈。早在1949年春,南斯拉夫就开始向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申请大量贷款,以便购买资本设备。但是,该行态度保守,仅在一项以部分东欧国家为对象的林业贷款计划中,划出区区270万美元给南斯拉夫。1949年8月间,该行总裁尤金·布莱克发表了一项被南驻美大使称为“令人不安”的声明,说南斯拉夫可能得到的贷款将少于它所期望的。年底,卡德尔对人民议会宣布该行已在原则上批准给南2500万美元贷款,而该行发言人却于翌日公开予以否认。(30)按照艾奇逊对英法两国外长的说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所以采取这种态度,是因为它确信南斯拉夫的美元偿债能力只够应付美国进出口银行已发放的信贷。(31)显然,症结仍在于前面已讨论过的南斯拉夫经济发展模式问题。
    1950年5月1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副总裁罗伯特·加纳向新闻界表示,该行可能不会向南斯拉夫提供任何贷款。这项举动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南斯拉夫当时要求以削减本金作为清偿战前对美证券债务(近5000万美元)的条件,从而引起了美国金融界的不满。(31)南政府对此深感愤慨。波波维奇大使在赴任前夕向艾伦表示了南政府的“震惊”,到达华盛顿后又在艾奇逊面前指责该行讹诈。但是,鉴于美国政府明显地支持该行,南政府不得不收回了上述要求。即便如此,美国的态度仍如国务院一官员对波波维奇所说:“问题在于南斯拉夫能偿还多少新债?”(32)9月,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总裁布莱克访问南斯拉夫,同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鲍里斯·基德里奇等南政府领导人谈判。谈判直截了当地以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模式为焦点。南政府基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计划,要求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为此提供3至4亿美元贷款,布莱克则指责这个计划不自量力。表示除非大量削减重工业投资就不提供任何贷款。(33)对立如此尖锐,以致南政府在布莱克返美后通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无继续谈判的必要。尽管南政府很快改变此意,派遣外贸部副部长弗拉基米尔·韦来比特赴华盛顿洽商,但双方分歧仍难以弥合。(34)
    1951年春,与美、南两国政府达成有关2900万美元无偿原料援助的协定大致同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原则上同意分期给予南斯拉夫约2亿美元贷款, 但条件是解决南斯拉夫在约两年内的国际收支逆差问题。(35)与此相应,美、英、法三国代表经两个月商谈,于6 月中旬达成通过三国无偿援助和加强对南经济干预的双重办法争取解决该问题的方案。首批该项援助由8月底美、英、法联合公报宣布,(36)而加强对南经济干预的措施包括进一步敦促南斯拉夫削减重工业投资和资本设备进口,并且让西方三国得到较广泛的经济情报和对外援的使用实施较严格的监督。(37)10月11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终于宣布对南贷款2800万美元。用一位西方学者的话说,这离南斯拉夫为其工业投资所希望的相去甚远。(38)
    尽管南斯拉夫政府本身对过份倚重重工业发展的弊端逐渐有所认识,但西方的干预仍然使它深感不满。在1952年春同美国官员的一次谈话中,南共政治局委员、政府工业部长斯维托扎尔·伏克诺曼维奇借抨击英国,针砭了所有西方大国在这方面的政策及其动机:
    “他(伏克诺曼维奇)还多少尖刻地说,英国人现在看来非常重视盘剥南斯拉夫的自然资源,而不重视使南斯拉夫工业化的计划。他说,例如英国人正敦促极大地扩展伐木业,如果南斯拉夫人遵照英国人在这方面的建议,就将意味着在大约10年的时期里南斯拉夫的森林被一扫而光。他又说,南斯拉夫人希望获得造纸厂和‘粘胶纤维’机之类主要工业设备,这将使他们能以一种有条理的方式发展自己的森林资源开发事业。英国人看来只对从南斯拉夫获得木材和其他原料感兴趣。”(30)
    由于南斯拉夫在作出各种让步的同时亦以各种方式进行抵制,加上援南抗苏这一战略考虑所起的作用,美国在经济问题上的干预并非足够有力和有效。以1939年为基数,南斯拉夫1950至1954年工业总产值增长36%,原料生产增长33%,消费资料生产增长19%,而资本设备生产增长275%。(40)重工业始终得到优先发展,而且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试图加以限制的、多半来自援助的工业设备进口。南斯拉夫的国际收支逆差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1950至1954年间,每年的贸易赤字俱达1亿美元以上,无偿外援只能起到一部分弥补作用。(41)可以说,同美国的愿望相反,南斯拉夫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它的经济包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