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宫村治雄:《丸山真男「日本の思想」精読》,東京:岩波書店(岩波現代文庫),2001年;黒住真:《日本思想とその研究—中国認識をめぐつてー》,《中国—社会と文化》第11号,1996年6月;拙文:《丸山真男的“原型论”与“日本主义”》,《读书》2002年第10期。需要说明的是,丸山是战后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一面旗帜,他试图从文化的根源处去寻找日本何以会走向战争的努力,也有目共睹。然而,丸山思想的复杂性在于,他在批判军国主义和深度反省天皇制弊端的同时,也把“去理学化”(乃至“去外来化”)作为他探寻日本文化所谓固有“执拗低音”的基本前提之一,这一点,在他通过解构朱子学在江户思想界之影响的过程中而搭建起来的“徂徕像”中,已有过经典性的表达(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52年)。丸山之所以要消解儒教和佛教所倡导的原理主义、道德主义和理想主义,并最终用“原型论”的思想模式来批判朱子学和佛老之学,原因亦在于此。 ④丸山真男:《歴史認識の「古層」》,《丸山真男集》第10巻,東京:岩波書店,1996年,第3—64頁。西定生:《中国古代国家と東アジア世界》第二篇,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3年,第397頁。 ⑥丸山真男:《思考樣式と世界像の「原型」》,《丸山真男講羲録》,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8年,第7册第1章第2節,第53—54、56頁。 ⑦丸山真男:《思考樣式と世界像の「原型」》,《丸山真男講羲録》,第7冊第1章第2節,第74頁。 ⑧丸山真男:《歴史認識の「古層」》,《丸山真男集》第10巻,第56頁。 ⑨丸山真男:《歴史像と政治観》,《丸山真男講羲録》,第4冊第1章第3節,第67—79頁。参见拙文:《“仁”在日本近代史观中的非主流地位》,《历史研究》2005年第1期。 ⑩丸山真男:《思考樣式と世界像の「原型」》,《丸山真男講義録》,第7册第1章第2節,第83、88—89頁。 (11)原文为汉文。《出雲大社ノ社人談》,林家:《本朝通鑑》の編辑日記《国史館日記》巻七之三八一,寛文七年六月二十日。又,丸山真男:《歴史認識の「古層」》,《丸山真男集》第10巻,第56頁。 (12)丸山真男:《歴史像と政治観》,《丸山真男講羲録》,第4册第1章第3節,第71—72頁。 (13)丸山真男:《丸山真男講羲録》,第7册第1章第3節,第95—129頁。 (14)丸山真男:《原型·古層·執拗低音》,《丸山真男集》第12巻,第136—155頁。 (15)丸山真男:《歴史認識の「古属」》,《丸山真男集》第10巻,第3—4頁。 (16)丸山真男:《歴史認識の「古層」》,《丸山真男集》第10巻,第5—6頁。 (17)丸山真男:《歴史像と政治観》,《丸山真男講羲録》,第4册第1章第3節,第66—81頁。 (18)林羅山:《神武天皇論》,京都史蹟会編:《林羅山文集》上巻,東京:ぺりかん社,1979年,第280、282頁;林羅山:《問对·太伯》,京都史蹟会編:《林羅山文集》上巻,第408頁;大原利武:《山海経の倭と蓋國に就て》,《朝鲜》,一月号(第二百十二号),京城:朝鲜総督府,1933年,第115—132頁;木宮泰彦:《日華文化交流史》,東京:富山房,1955年,第7—8頁;中田薰:《古代日韓交涉史断片考》第八《古代日韓航路考》,東京:創文社,1956年,第119—125頁;鳥越憲三郎:《女王卑弥呼の国》,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2年,第61、6—7、11—12、25—28、31—34頁;那波利貞:《我が神代に於ける中華大陸との関係擬說》,《史窓》1959年第15号。 (19)丸山真男:《政治的諸観念の「原型」》,《丸山真男講羲録》,第7册第1章第3節,第96—97頁。 (20)水文考古学家经过长期调查后指出,日本海固有的“左旋回流”现象意味着,上古的日韩联络和中日交通问题,并非天方夜谭。这使以往倾向于否认《古事记》《日本书纪》“神代卷”中大陆、半岛与出云、九州之间有海上交通的观点,受到质疑。有学者指出,仅就由日本海回流所形成的航路看,大陆人从极早的时候就应有三五结伴移居日本列岛者,中国文化亦极早便经由该航路波及日本。而且,《魏志·倭人传》所载之来日路线,因出自随卑弥呼使者回访“倭女王国”之魏使亲历,故而真实可信;而倭国使节赴魏之海陆交通线,也足堪证明上古中日间双向交流的可能性。(木宫泰彦:《日華文化交流史》,第3—16頁) (21)在《历史意识的“古层”》这篇长文中,丸山仅有一处提及《山海经》,并且只是就“女娲氏造人说”,稍作说明。(丸山真男:《歴史認識の「古層」》,《丸山真男集》第10巻,第5頁) (22)丸山真男:《歴史認識の「古層」》,《丸山真男集》第10巻,第11、39—41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