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句容茅山的兴起与南朝社会(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魏斌 参加讨论

永嘉之乱后的流民南迁,对江南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由皇室、士族、庶民、军士以及僧人、道士、巫祝等各色人等构成的庞大人群,短时期内集中涌入江南地区。他们带来的文化观念、生计习惯以及信仰传统,也随之进入江南地区,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相关区域的社会历史面貌。这种影响突出地表现在流民最为密集的建康以东沿江和京口、晋陵地区。可以说,“徐兖化”是东晋以后这一地区的重要特征。
    《真诰》中的“神仙侨民”叙事,就是这种移民社会的反映。《真诰》神仙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承认“神仙侨民”在江南神仙世界中的优势地位,(119)并力图塑造其对江南新乡土的认同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原籍咸阳、侨居茅山的三茅君。他们被赋予的职责是“监泰山之众真,总括吴越之万神”,总管着江南侨旧民众的升仙之路和生死问题。这种“宗教想象力”,与侨民在东晋政治中的优势地位是一致的,与此同时,也隐含着江南寒门、寒人对于一个更加“开放”的体制的渴望。(120)
    “宗教想象力”的背后,是正在走向土著化的江南侨民。永嘉乱后进入江南的流民群体,在经历最初的优待政策后,自东晋中后期开始不断面临着被“土断”为江南人的命运。(121)虽然侨人士族仍标榜自己的北方郡望,但侨民们在事实上已经成为江南人,与江南新乡土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土著化了的江南侨民们,显然更愿意接受一个经历相似的神祇,融合侨、旧两种色彩的神仙三茅君由此获得了成长空间。三茅君对于江南新乡土的认同感,也使其很容易为旧民所接受。这是在侨旧融合的政治体制下,侨旧民众相互作用而带来的一种协调。句容茅山的圣地化过程,展现的正是这样一幅信仰图景。如同现实世界一样,神仙世界的侨旧融合也并不是单线的侨民化,而是在上层表现为侨民化,下层仍保持着土著信仰的底色。南朝江南的社会文化,呈现出的正是这样一种复合面貌。
    最后想要指出的是,茅山本身也让人看到一些“侨置”的影子。大茅君的位号是“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保命君则“总括岱宗,领死记生”,信仰职责均与东岳泰山有关。这种观念有其来历。如所周知,汉晋民众的生死问题本来是由泰山府君掌管的,永嘉之乱后,泰山大部分时间处于胡人政权的统治之下,侨居江南的流民死后归往何处,成为一个显见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三茅君以仙人身份被任命“断制”泰山生死,并将管理机构分别设置于句容茅山和会稽东南滨海的霍山,④在某种程度上正好解决了上述信仰难题。“神仙侨民”依存于江南新乡土,其权力却仍然与沦为胡人统治的泰山信仰有关,这是江南侨、旧关系的反映,也是“圣地”茅山的信仰意义所在。在梁武帝中期佛教日益隆盛的形势下,道教徒在“圣地”茅山建造总结三茅君信仰的纪念石刻,并在许长史碑阴补刻“王侯朝士刺史二千石过去见在受经法者”名单,具有一定的宗教抗争意味。
    注释:
    ①相关学术史梳理,参见胡阿祥:《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2-33页;中村圭爾:《六朝江南地域史研究》,東京:汲古書院,2006年,第3-66頁。
    ②这个问题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不断有国内外学者触及,在侨旧学风、语言习惯、族群关系、身份性婚姻圈、土地秩序、物质文化、宗教信仰、社会风气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深具启发意义的成果,如唐长孺:《读抱朴子推论南北学风的异同》,《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338-368页;陈寅恪:《东晋南朝之吴语》,《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304-309页;陈寅恪:《魏书司马睿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金明馆丛稿初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78-119页;周一良:《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3-101页;中村圭爾:《六朝貴族制研究》,東京:風間書房,1987年,第359-398頁;唐长孺:《南朝的屯、邸、别墅及山泽占领》,《山居存稿》,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1-26页;中村圭爾:《六朝江南地域史研究》,第323-383頁;Michel Strickmann,"The Mao Shan Revelations:Taoism and the Aristocracy," T'oung Pao,vol.63,no.1,1977,pp.1-64;曹文柱:《六朝时期江南社会风气的变迁》,《历史研究》1988年第2期;李伯重:《东晋南朝江东的文化融合》,《历史研究》2005年第6期。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空间内、从细部上呈现侨旧民众生活图景的研究,仍然比较缺乏。
    ③关于永嘉乱后江南侨民的分布,参见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长水集》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6-229页;胡阿祥:《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第309-338页;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第2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07-412页。
    ④关于东晋南朝道教上清派特别是陶弘景,研究成果数量繁多,张超然有颇为细致的梳理,可以参见氏著:《系谱、教法及其整合:东晋南朝道教上清经派的基础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2007年,第1-21页。此外,也可以参见索安(Seidel.Anna):《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吕鹏志、陈平等译,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3-26页。为避免繁琐,这里不再赘述。
    ⑤张君房编:《云笈七签》卷27《洞天福地》,李永晟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611页。
    ⑥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真诰校注》卷11《稽神枢第一》,朱越利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349页。关于茅山宗教地理的概要介绍,参见三浦国雄:《洞天福地小論》,《中国人の卜ポス》,東京:平凡社,1988年,第71-112頁;Edward H.Schafer,Mao Shan in T'ang Times,Monograph No.1,Revised edition,Boulder,Colorado: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Religions,1989,pp.1-9.
    ⑦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卷4《金丹》,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85页。葛洪提到的江南名山有晋安霍山,东阳长山、太白山,会稽四望山、大小天台山、盖竹山、括苍山。通检《抱朴子》内、外篇,均未提及句容茅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