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文化选择与希腊化时代的族群认同(1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 徐晓旭 参加讨论

    六、“文化选择”模式与希腊化时代的族群认同
    上述希腊化时代埃及和巴勒斯坦族群认同的几段“小历史”,足以使我们意识到希腊化世界文化与族群互动的复杂性。正因如此,本文并不轻率否定以往理论和模式具有合理性。本文提出的“文化选择”模式主要针对族群认同问题。其侧重点并不在于考察“客位”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影响、借用或隔离。相反,主体在特定情境下出于一定动机、意向或诉求对文化要素的选用和再生产方式,才是本文的首要关注对象。也就是说,“文化选择”模式是一种“主位”的历史观察方法,它将认同建构理解为主体自主选择文化的行为和过程,反过来,主体的选择也决定了某种文化要素是否带有身份认同的意义。
    对希腊人来说,在各种文化要素当中,希腊语是界定希腊身份的必选项和首选项。在埃及的赶驼人、马隆和“双面胶”们、麦莱阿格罗斯、狄奥提摩斯和西顿官方,以及希腊化的犹太人眼中,希腊语是与希腊认同相联系的,无论他们是从族群层面还是从文化层面理解这种认同。虽然托勒密王朝采用希腊和埃及两套司法系统,但关于诉讼语言和法庭的规定只具有十分次要的族群意义,它更多的是出于操作便利的考量。对于犹太人中的反希腊化派而言,希腊语似乎从未构成一种文化威胁,但宗教却是一块永远不容出让的精神领地,它甚至成为决定族性纯正的文化要素。而在希腊人和其他很多族群那里,引进外族神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狄奥提摩斯和雅宋都是热衷于出入体育馆和参加运动会的官方代表。这类活动构成托勒密埃及农村中那些通常拥有埃及和希腊双重名字的人的公共生活的一个侧面,但它是传统主义的犹太人所不能容忍的,在他们眼里这是有悖于律法的行为。运动教练和获奖运动员被托勒密政权在税收政策中划入希腊人之列,这种官方赋予的族群身份不能说没有吸引力。马隆显然对官方认定的马其顿人身份十分自豪,以至于他最终不再提起自己和父亲原来的埃及名字,而只使用希腊名字。不过在埃及拥有双重名字的人习惯于将不同的名字用于不同的文化场合。在犹太人当中,取希腊名字的风气并未受到指摘,但雅宋将耶路撒冷更名为安条克城却遭到《马卡比二书》作者的抨击。腓尼基人能够接受希腊传统的神话英雄作为祖先,不过这些英雄早就被希腊人说成来自腓尼基。犹太人可不像希腊人和腓尼基人那样容忍自己拥有外族血统的祖先,他们可以接受与外族人的亲缘关系,但一定要将外族的祖先归化进亚伯拉罕家族。
    以上种种情况表明,语言、名字甚或地名、祖先以及血统(通常是想象的)、宗教、生活方式等文化要素,有时具有明显的指示认同的功能,有时这种作用则不显著,甚至全无。事实上,认同是一种选择。无论是希腊人,还是当地人,抑或各类身份模糊和身份可变的人,都会根据情境和场合的需要或逼迫,能动地选择希腊化世界文化数据库中的某种或某些资源,将其用于而且经常还是改造性地用于认同的表述和展演。被选用的文化资源可能是本地的,也可能是希腊的,不少时候两者还被同时取用。
    不过,人们对希腊和非希腊文化要素选用和加工的方式不尽相同,甚至多种多样。埃及的赶驼人、那位祭司、海拉克雷戴斯、神庙隐修者托勒密及其兄弟、泰奥克里托斯诗中的叙拉古妇女、犹太人中的反希腊化派都竭力强调自己的族称或族性,偏见、纠纷或冲突的情境迫使他们采取文化对立和族群隔离的应对手段。埃及的“双面胶”们和麦莱阿格罗斯都掌握不止一个族群的文化资源。“双面胶”们在体育馆锻炼时说的是希腊语,到埃及神庙用埃及语唱颂歌时穿的是埃及服装。在每种场合中,他们仅动用一种文化资源,或者做纯正的希腊人,或者做地道的埃及人。但是,他们和妻子、孩子共处之时,其乐融融的气氛之中,埃及和希腊的语言、饮食、观念、习惯等势必你来我往,两种文化可以说是水乳交融。死后,他们的尸体被制成木乃伊,在坟墓中做着埃及人,埃及文化取得了胜利。他们会让家人给自己立上两块墓碑,希腊和埃及款式各一,坟前呈现的是两种文化的并列,但很难说是融合。麦莱阿格罗斯则喜欢将他掌握的多种文化资源和身份背景同时展示,并强调它们的不同意义,其中不乏希腊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类比:他说他的祖国伽达拉是亚述人的雅典。叙利亚族群认同和希腊文化认同在这一类比中纠结在一起。而他的生活经历和多语能力又将他造就为一个文化杂种。在狄奥提摩斯和西顿官方的身份宣讲中,希腊文化成了压倒性的选择指标,本土文化要素也以希腊化的话语被表述。泽农和在推罗边境遇到耶稣的妇女会被其周边的人们认定为希腊人,正是由于他们身上负荷的希腊文化,他们的血统背景也随之落入希腊人的范畴。就他们而言,考诺斯人和叙利亚—腓尼基人,无异于伊奥尼亚人、彼奥提亚人或雅典人,只不过前两者加入“希腊俱乐部”要晚些时日。
    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文化融合、杂交、隔离、涵化、并存、悖论、迁移等各种理论模式的合理性和可用性,但每种模式似乎又无法统摄所有情况,因为人们的选择可以是多样的。同样是歌颂马卡比起义和反对希腊化的著作,《马卡比一书》的作者选择用希伯来语写作(但它是以希腊语译本的形式保存至今),《马卡比二书》作者的选择则是希腊语。面对埃及人,一个希腊人可以选择疏离,另一个希腊人也许会娶一个埃及妻子,第三个希腊人可能因感兴趣于埃及的解梦知识而学习埃及语。这些选择背后,固然存在着更大、更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情境,但个人生活的小社会、小圈子、小情境以及个人背景、经历和偏好也许是更直接、更主要的因素。
    既然小情境、主体动机、文化选择和认同的动态建构都是复杂多样的,“大历史”的粗疏视角和宏大叙事恐怕会牺牲诸多独特性和差异性,相反,“小历史”在这个研究领域将发挥优势。虽然本文尝试书写的几段“小历史”在形式上属于个案,但“小历史”本身并不能被简单地等同于个案。它并非要放弃对希腊化世界的整体观察,只是它时时提防将观察视角安放在一种先验的单一坐标之上。它更关注多样性、差异、例外、断裂、不一致、短时段、小群体、小社会、小人物,等等。作为一种方法,它不仅可以用于个案研究,也完全适用于希腊化世界的全景式研究。在后一种研究中,人们可以在呈现、比对和统观诸多“小历史”的同时,观察并解释它们之间的裂隙和整合,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希腊化时代文化和族群的互动以及认同建构。形象地说,希腊化世界的历史如同一块多切面的钻石,每一切面又在不同时刻和角度下闪烁着不同的光芒。“小历史”就是细致观察不同的切面及其光芒,同时又没有忘记这些切面和光芒属于这颗美丽的钻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