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周成梁:《关于保卫中国同盟领导成员的考证》,中国福利会史志办公室编《中国福利会史志资料》1999年第1期,第7-8页。 (52)宋庆龄致王安娜,《宋庆龄书信集》上册,第210—211页。 (53)《保卫中国同盟工作报告:1943年》,英文版;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第424页;周成梁:《贾·尼赫鲁等是不是保盟的发起人?》,中国福利会史志办公室编《中国福利会史志资料》1995年第2期,第12页;林铭纲:《尼赫鲁等人不是保盟发起人》,《上海党史与党建》1998年第3期,第44页。 (54)《大公报》(香港),1939年2月5日。 (55)廖承志文集、传记编辑办公室编:《廖承志文集》,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09页。 (56)《爱泼斯坦谈保卫中国同盟》,中国福利会史志办公室编《中国福利会史志资料》1994年第4期。第4页。 (57)宋庆龄:《为人民服务四十年》,《人民日报》1978年6月14日,第2版。 (58)刘蜀永:《香港与时代风云(下)》,《人民日报》1996年6月7日,第10版。 (59)中国福利会编《永远和党在一起》,第16—17页。 (60)王庭岳:《援华会与中国抗战》,《人民日报》1995年8月13日,第3版。 (61)中国福利会编《永远和党在一起》,第10页。 (62)《保卫中国同盟工作报告:1939-1940年》,第100—130页。 (63)《香港的一碗饭运动》,宋庆龄基金会研究室:《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吴景平译,傅伍仪校,中国和平出版社1989年版,第35期,第399页。 (64)许乃波:《抗战时期宋庆龄领导的“保盟”与“工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60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许乃波:《在香港参加“保盟”工作琐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天津·香港一脉情》,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0页。 (65)张虎:《抗日时期中共在香港的活动》,《中国大陆研究》第35卷第1期,第98—99页。 (66)详见拙文:《抗战中的经济国防线——试论保卫中国同盟与中国工业合作运动》,《孙中山宋庆龄研究动态》2012年第3期。 (67)[德]王安娜:《中国——我的第二故乡》,第196页。 (68)行键、让能:《“保盟”和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福利会编《中国福利会会史资料》1989年第1期,第12页。 (69)何玉林、刘群:《国际友人在中国革命中》,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60页。 (70)伍云甫:《中国福利基金会与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人民日报》1958年6月16日,第4版。 (71)爱泼斯坦:《宋庆龄是“保盟”的“心脏”和“灵魂”》,中国福利会编《中国福利会会史资料》1989年第2期,第3—4页。 (72)詹姆斯·贝特兰:《“保盟”的早期岁月》,中国福利会编《中国福利会五十年》,第85、90页。 (73)杜淑贞:《香港与中国福利会》,中国福利会史志办公室编《中国福利会史志资料》1997年第3期,第10页。 (74)《宋庆龄选集》上卷,第394页。 (75)张戎、[英]乔恩·哈利戴:《孙中山夫人——宋庆龄传略》,傅伍仪、张爱荣译,季风校,中国和平出版社1992年版,第65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