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保卫中国同盟的筹备、成立与改组 在成立新的机构之前,宋庆龄做了一定的准备。1938年3月16日,她与何香凝联名发表《致海外同胞书》,号召海外侨胞继续给予祖国抗战军队以“鼓励援助”。(21)从4月初开始,即着手筹建保卫中国同盟。但“保盟”能够顺利成立,还离不开几个外国友人的帮助。这得追溯到1937年夏天,那时北平已被日军侵占,斯诺夫妇与新西兰作家、记者詹姆斯·贝特兰接受委托,护送来北平治病的邓颖超、王世英以及张晓梅来到天津,当记者的犹太人爱泼斯坦为他们安排了住处,并代购船票掩护离开日占区,(22)邓颖超等从烟台下船前往延安。此时上海也已经被日军陷落,爱泼斯坦直接去了香港。 贝特兰在秋冬时分访问了延安和晋东南地区,于1938年2月到达汉口,在八路军办事处拜会了周恩来,谈起华北前线缺医少药的情况。周恩来对他说要组织起来,找医疗物资,帮助八路军、新四军伤病员,让贝特兰把在游击区前线见到的缺医少药的情况写成详细报告,交给在香港的孙逸仙夫人。当时,还讨论过把大量的医药物资从海外借道苏联带来的可能性等问题。(23)贝特兰3月间到香港,见到廖承志。宋庆龄得知情况后,让廖承志代表她召集开个会。会议在邓文钊家举行,廖承志说要组织一个国际性组织,要扩大工作,要找很有影响的人带头,也需要有地位的外国人。(24)在这次会议上,“保卫中国同盟”的名称被提了出来并得到通过,实际上这个名称是由宋庆龄选定的,(25)不过“这仅是一次酝酿会议,类似探测气球”,(26)会上并没有选出委员来,但很明显已经有了足够组成一个机构的人手。 5月20日,保卫中国同盟与香港国防医药筹赈会在圣约翰大礼堂共同举办英、美、中三国书画艺术展览会。此前,为做好筹划工作,宋庆龄与廖梦醒及陈友仁之子陈依范专程拜访蔡元培,邀请其在开幕式上致词,蔡元培在展览会上号召大众“在全民抗战中担负起一份任务”。(27)香港总督和夫人都光临了展览会,香港大学的副校长史洛斯,他起初怀疑宋庆龄和保卫中国同盟是“一伙出来搞宣传鼓动的激进分子”,(28)也到场讲了话。后来,香港中英文化协会在港督家中举办了一次花园茶话会,由兼任中英文化协会秘书的史洛斯主持。港督以当地首长的身份,邀请孙夫人作为贵宾,香港的一些知名人士和高级官员也都被邀请出席。这件事促成的明显效果就是,港英当局公开支持孙夫人在香港的工作。(29)这时,香港的八路军办事处已经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取道香港去抗日根据地的外国志愿人员,而响应宋庆龄号召支援中国抗战的海外捐款也陆续汇到,有关方面深感迫切需要一个处理此类事宜的对外机构。在这个紧急的有利形势下,宋庆龄和廖承志研究决定尽快建立一个面向国际的救援团体,成为中国人民与海外之间的桥梁。这个团体必须而且敢于冲破国民党政府的阻挠。它是民间组织,不属于任何政党,但具有鲜明的奋斗目标,有坚定的原则,它的全部工作是帮助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30) 6月14日,在香港宋庆龄住宅的小客厅里,“保卫中国同盟”宣告正式成立,(31)宋庆龄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发,建议请宋子文担任这个机构的会长,(32)宋庆龄自己担任主席。经宋庆龄邀请,国际友人、香港医务总监司徒永觉的夫人希尔达·塞尔温·克拉克女士任名誉书记,香港大学诺曼·法朗士教授担任名誉司库,英国人约翰·利宁负责宣传工作。主要成员还有詹姆斯·贝特兰、廖承志、廖梦醒和邓文钊。8月利宁回国,不久爱泼斯坦加入接手负责宣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