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结论 晚清官员出洋学习自洋务运动时期发端,甲午后开始摆脱天朝心态主动派出;从零散、临时的游历考察,到出使大臣办理外交时的附带任务,再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普遍出洋情势,构成了晚清官员游历游学的历史图景。通过对清末官员海外学习的梳理,可以看出清政府对官员出洋极为重视。清政府企图以游历游学等方式,改变官员群体智识低下,“不知外洋各国之所长,遂不知外洋各国之可患,拘执者狃于成见,昏庸者乐于因循”(78)的现状。 (一)清末官员海外学习的特点 第一,从方向上看,赴日本人数远多于赴西方人数。第二,从内容上看,不同时间、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1904年以前多以学习西方一般知识为主,“凡吏治、财政、学制、兵备,一一考询纪录”,全面吸取西学。(79)1904年下半年以后,尤其日本法政速成科成立、国内立宪呼声高涨之后,出洋则多以学习政法为主。不同群体游历内容也不一样,中央各部多为专门性游历,各省多为一般性考察。第三,从经费来源上看,自费远多于官费。这主要是由于清政府财政支绌又要求官员出洋所造成的。第四,从考核方式上看,对于游学人员的考核是要呈验所在学校的毕业证书,同时要进行考验,进士馆学员游学归来时还要进行再次考试以验其等第。而游历官员归国时则须要呈验“劄记”,清政府要求游历官员详细记录所见所闻,归国后交各衙门堂官或各省督抚考验,查其实有心得者给予优奖。 (二)清末官员海外学习的历史意义 首先,海外学习促使赴外官员思想发生变化。如胡玉缙曾引薛福成的话说:“昔郭筠仙侍郎每叹羡西洋国政民风之美,至为清议之士所触排。余亦稍讶其言之过当。尝询之陈荔秋、黎莼斋,皆谓其说不诬。此次来游欧洲,由巴黎至伦敦,始信侍郎之说。当于议院学堂监狱医院街道徵之。”并加评论道“然则叔耘苟非出洋,亦必终疑郭说”。(80)意即当郭嵩焘赞美西方政治美善之时,薛福成与其他官员一样对其说法不能认可,即使问过陈兰彬、黎庶昌之后仍将信将疑,直到其亲抵欧洲游历一番,方知郭说不谬。另外,五大臣出洋后的震撼、归国后对立宪的竭力鼓吹亦可证明海外学习对官员思想改变所产生的重大作用。 其次,学习官员留下了一批海外见闻笔录,极大影响了社会各界对于西方的观感。游历官员留下了一批游览记录,其内容在当时以至今天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早期,志刚《出使泰西记》、王韬《漫游随录》等书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清末,直隶晋州知州赴日考察军务后就军事改革发表过较有见地的建议。1906年初,候补员外郎欧阳颖留日归国后,向法部堂官上书就设立司法学堂提出了具体建议,得到首肯。这些记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清末新政的进行。 再次,海外学习造就了一批人才,促进了清末新政的发展。如仕学馆员欧阳弁元于1903年暑假赴日游历,眼界大开,归国后曾创办小学。欧阳在开学致辞时讲道:“暑假游历日本,觇各地小学制度,笔之于日记,采而用之,以有今日本校之规模。”(81)1905年,他又在直隶创办臬署法政学堂与藩署法政学堂,成为全国典范。进士馆员邵章出洋归国后,曾任湖北法政学堂监督,民国成立后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第一任校长。清末的大规模学务考察也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如吴汝伦赴日考察后写成的《东游丛录》“对清末学制设立无疑产生了直接影响”。(82)清末立宪改革启动后,在各省谘议局及中央资政院选举中,海归官员占了相当比重。在全国二十一局中,由海归官员充当议长、副议长的有十一局。(83)资政院总裁溥伦亦有赴外游历记录。这些海归官员在立宪改革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相对于学堂教育、衙署学习等其他开官智方式而言,官员游历游学对清末新政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开官智形式之一,让官员出洋是最直接接触西方近代文明的方式。因此单从感受西方文明,打破陈旧观念上看,“出洋学习功夫为最实,益处为最广”(84)。 (三)清末官员游历游学的局限 其一,经费问题制约了规模的扩大。由于财政紧张,官派出洋数量越来越少。清末官员尤其候补官员大多贫穷,其自费出洋多则六月,少则三月,走马观花,效果很难保证。公费出洋由于经费限制很难保证,如户部计学馆原本打算1905年挑选学习司员送往日本留学,但因“一时筹无的款”,只好推到次年“再为选派”。(85) 其二,仕途冗滥影响出洋归国官员作用的发挥。如极欲重用游学官员的袁世凯也感叹“惟以限于成例,补缺綦难,实非鼓舞人才之道”(86)。 其三,清政府对游历游学制约重重也限制了官员海外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尤其1906年学部新章出台后,对官员的控制骤然变紧,官员游历、游学开始衰落。 其四,对官员游历游学效果的考察存在制度缺陷。游学归来除进士馆员须考试外,其余只要呈递毕业证书即可,但清政府并未详细规定检验毕业凭照的具体措施与办法。对于游历官员的要求仅是呈验札记,这促使他们提供大批海外游览记录的同时,也为编凑造假提供了市场。胡玉缙曾讲过一个故事,谓“某君赴东考察学务,镇日在旅馆,倩人代草笔记以塞责,至今为留学生诟病。而代作者踵相接,遂为留学生人款一大宗。则其人之于见闻,殆并无所得”(87)。为官员代写游历笔记竟成为留学生捞取外快的捷径,官员游历、游学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