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张怡祖编:《张季子九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7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第53页。 ②陈书良选编:《梁启超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第54页。 ③就史料整理言,代表性成果有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岳麓书社,1985年),王宝平主编:《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记集成》(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王宝平主编:《晚清东游日记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等。就具体问题的探讨言,贺跃夫:《清末士大夫留学日本热透视——论法政大学中国留学生速成科》(《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1期),杨雨青:《20世纪初中国人对日本的考察》(《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6期),吕顺长:《清末浙江与日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孙雪梅:《清末民初中国人的日本观——以直隶省为中心》(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王晓秋:《三次集体出洋之比较:晚清官员走向世界的轨迹》(《学术月刊》2007年第6期)等成果,对于清政府相关决策、派员赴日学习以及清末新政前的海外游历事件进行了分析。 ④《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39,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11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第3669页。 ⑤志刚:《出使泰西记》,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1册,岳麓书社,1985年,第242页。 ⑥郭素芝:《目睹巴黎公社起义的中国人——〈崇厚使法日记〉发现始末》,《瞭望》1987年第45期。 ⑦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55,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11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第5156页。 ⑧王晓秋、[日]大庭修主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历史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92~297页。 ⑨彭玉麟:《谈瀛录序》,王之春:《谈瀛录》,上洋文艺斋新刊光绪六年本,第1~2页。 ⑩李筱圃:《日本纪游》,岳麓书社,1985年,第173页。 (11)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2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1286页。 (12)陈书良选编:《梁启超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第54页。 (13)清华大学历史系编:《戊戌变法文献资料系日》,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第133页。 (14)苑书义等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99~1000页。 (15)张之洞著,李忠兴评注:《劝学篇》,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16页。 (16)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上,中华书局,1981年,第261页。 (17)郑大华、任菁主编:《强学——戊戌时论选》,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95~296页。 (18)苑书义等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431页。 (19)苑书义等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452页。此时间见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4册,中华书局,1958年,第4771页;《大清光绪新法令》第1册,宣统元年铅印本,“上谕”,第5页。 (20)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4册,中华书局,1958年,第4808页。 (21)载振、唐文治:《英轺日记》卷1,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734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第11~12页。 (22)章开沅主编:《清通鉴》第4卷,岳麓书社,2000年,第958页。 (23)章开沅主编:《清通鉴》第4卷,岳麓书社,2000年,第955页。 (24)苑书义等编:《张之洞全集》第1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8744页。 (25)颜世清辑:《约章成案汇览》乙篇卷33下,《续修四库全书》第8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90页。 (26)《东方杂志》第一年(1904)第七期,“教育”,第173页。 (27)《东方杂志》第一年(1904)第二期,“教育”,第46页。 (28)《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留学生名录》,《近代史资料》(总80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52页。 (29)苑书义等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593页。本节所引《奖励章程》内容均见该书第1593~1594页,下不再详注。 (30)《东方杂志》第一年(1904)第五期,“教育”,第119页。 (31)贺跃夫:《清末士大夫留学日本热透视——论法政大学中国留学生速成科》,《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1期。 (32)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中华书局,1958年,第5287页。 (33)天津图书馆、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袁世凯奏议》下,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161页。 (34)据秦国经主编:《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8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580页。 (35)《东方杂志》第一年(1904)第六期,“教育”,第147页。 (36)章开沅主编:《清通鉴》第4卷,岳麓书社,2000年,第989、1006页。 (37)《东方杂志》第二年(1905)第六期,“各省游学汇志”。 (38)颜世清辑:《约章成案汇览》乙篇卷32下,《续修四库全书》第8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77页。 (39)天津图书馆、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袁世凯奏议》下,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161页。 (40)刘雨珍、孙雪梅编:《日本政法考察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前言”,第7页。 (41)孙雪梅:《清末民初中国人的日本观——以直隶省为中心》,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0页。关于清末直隶赴日考察情况可参见氏著207-251页附表一与附表二,附表二列出的约650人赴日名单中,有官员身份职务者约为109人。 (42)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中华书局,1979年,第1页。 (43)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中华书局,1979年,第43~44页。 (44)《大清光绪新法令》第1册,宣统元年铅印本,“谕旨”,第2页。 (45)《大公报》1905年12月3日。 (46)天津图书馆、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袁世凯奏议》下,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252页。 (47)《议奏选派翰林出洋游学游历片》,《学部官报》第一期,“本部章奏”,第11页。 (48)《咨驻日杨大臣修撰骆成骧等送入日本法政速成科肄业文》,《学部官报》第六期,“文牍”,第51页。修撰:骆成骧;编修:江志伊、赵士琛、徐兆玮、袁励準、刘嘉琛、张启藩、黄彦鸿、陈培锟;检讨:谢远涵。但据《东方杂志》第四年第三期(“各省游学汇志”,第61页),刘嘉琛为检讨,谢远涵为编修。又据谢传钊《我的父亲谢远涵》(《兴国文史》第4辑,2001年,第92页)一文知谢远涵为检讨,可证《东方杂志》误。 (49)《咨驻日大臣翰林院编修李哲明等赴东游历文》,《学部官报》第二十四期,“文牍”,第132页。 (50)秦国经主编:《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8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631页。 (51)《大清光绪新法令》第12册,宣统元年铅印本,第59页。 (52)《大公报》1904年12月8日。其中将郭宗熙误登为郭崇熙,现据《明清进士题名碑索引》下(朱保烱、谢沛霖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863页)改正。名单如下:郭宗熙,湖南善化人壬寅庶吉士;邵章,浙江仁和人壬寅庶吉士;陈敬第,浙江仁和人壬寅庶吉士;解荣辂,山西万泉人;蒯育瓒,山西漪氏人壬寅进士吏部主事;卓宾谋,福建闽县人壬寅进士;袁嘉谷,云南石屏州人壬寅编修;李维钰,贵州贵筑人壬寅进士刑部主事;俞树棠,浙江黄岩人壬寅进士工部主事;王世澂,福建侯关人壬寅进士吏部主事;袁永廉,贵州贵阳人壬寅进士□(原报如此——作者注)部主事;靳志,河南祥符人壬寅进士工部主事。 (53)《咨驻日大臣学员毕太昌等速成毕业再入补习班文》,《学部官报》第十七期,“文牍”,第94页。 (54)《咨驻日本杨大臣进士馆学员游学请照清单分别送学文》,《学部官报》第五期,“文牍”,第44页。 (55)《咨进士馆仕学毕业学员唐宗愈等五名派赴日本游学查照饬知见复文》,《学部官报》第四期,“文牍”,第35页。 (56)《大公报》1907年6月20日。 (57)《咨驻日大臣进士馆学员朱寿朋等赴东游历请饬员照料文》,《学部官报》第二十五期,“文牍”,第133页。 (58)《附奏提学使司人员先派赴日本考察学校制度及教育行政事宜片》,《学部官报》第三期,“本部章奏”,第40页。《新民丛报》第四年第九号“中国大事月表”,“丙午四月念五日”(1906年5月18日)。 (59)关于提学使赴东考察情况,详见吕顺长:《清末浙江与日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69~180页。 (60)《附奏派员出洋考察学务片》,《学部官报》第三期,“本部章奏”,第43页。名单为:学部右参议林灏深,学部行走之刑部主事王仪通、杨熊祥、户部主事彭绍宗、工部司务彭祖龄、禹州知州曹广权。 (61)《咨在京各衙门政务处议复给事中陈庆桂奏准推广游学游历文》,《学部官报》第二期,“文牍”,第17页。 (62)《大公报》1906年7月15日。又据《新民丛报》第四年(1906)第十一号“中国大事月表”,“丙午五月十二日”(1906年7月3日)。但尚未能找到其具体实施情况的史料,姑录之备考。 (63)苑书义等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734页。 (64)《东方杂志》第三年第十一期,“各省游学汇志”。 (65)《通行京外各衙门给咨出洋游历简章文》,《学部官报》第四期,“文牍”,第37页。 (66)查《学部奏咨辑要》卷二,学部上《新定京内外官绅出洋游历简章》时间为光绪三十二年七月二十日(1906年9月8日),另《学部官报》(第四期,“文牍”,第37页)所记时间亦为此,登载此章程的《东方杂志》第三年第十三期出版时间为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亦可证上折时间。故《大清光绪新法令》第13册第99页所附时间光绪二十九(1903)年应是错误的。杨雨青《20世纪初中国人对日本的考察》(《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6期)用《新法令》时间错误。 (67)《学部新定京内外官绅出洋游历简章》,《东方杂志》第三年第十三期,“教育”,第406~407页。 (68)《大公报》1907年4月17日。 (69)《大公报》1907年5月21日。 (70)《大公报》1907年6月27日。 (71)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4册,中华书局,1958年,第4808页。有学者曾认为此上谕颁布于1901年2月(王秀丽:《晚清贵胄留学述略》,《齐鲁学刊》2008年第1期),不知有何依据。 (72)颜世清辑:《约章成案汇览》乙篇卷32下,《续修四库全书》第8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66页。 (73)颜世清辑:《约章成案汇览》乙篇卷32上,《续修四库全书》第8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39页。 (74)《会奏请派贵胄出洋游学折》,学部总务司编:《学部奏咨辑要》卷三。 (75)参见王秀丽:《晚清贵胄留学述略》,《齐鲁学刊》2008年第1期。 (76)《大公报》1908年1月4日。 (77)章开沅主编:《清通鉴》第4卷,岳麓书社,2000年,第1177页。 (78)苑书义等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99页。 (79)苑书义等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431页。 (80)胡玉缙:“序”,李宝洤:《日游琐识》,光绪三十二年铅印本,第1~2页。 (81)《大公报》1903年11月24日。 (82)赵建民:《吴汝纶赴日考察与中国学制近代化》,《档案与史学》1999年第5期。 (83)据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吉林出版集团,2008年,第230~316页)统计。这些省为奉天、直隶、江苏、江西、浙江、湖北、山东、河南、山西、四川、广西11省,均为立宪派比较活跃的省份。其中,山东议长杨毓泗曾赴日游学,为该书所漏记。 (84)苑书义等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92页。 (85)《大公报》1905年12月18日。 (86)天津图书馆、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袁世凯奏议》下,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469页。 (87)胡玉缙:“序”,李宝洤:《日游琐识》,光绪三十二年铅印本,第1页。 (本文原载于《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